2021-4-9 | 教育科技論文
本文作者:李金 高明松 宋艷 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
為了在21世紀謀求更大發展,我們一要依靠科技進步,堅定不移地貫徹十五大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方針;二要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其現代化的管理水平。
(一)智力投資:發展的首要因素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看,不少國家都經歷了教育立國、貿易立國、科技立國等幾個發展階段,新興工業化國家大都已處于科技立國戰略階段,而不少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完全實現教育立國的基本目標。發達國家教育的發展大體經歷了普及小學教育、普及中學教育等階段,同時發展職業教育和科技教育,加強高等教育,提倡終身教育。就物質文明建設來說,關鍵是科學技術,基礎是教育,所以說教育是基礎。以科學技術為紐帶,高等教育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具有直接的必然聯系,這就決定了高等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進步,高等教育已成為生產力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高等教育。科學技術愈進步、社會愈發展,高等教育的數量與質量也必然隨之相應地發展和提高,這種帶規律性的發展趨勢,可以從當代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的增長得到證實。
首先,高等教育必須進行改革。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而引起的“信息爆炸”,猛烈地沖擊著單純傳授知識的傳統教育,高等教育應由封閉型轉向開放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不斷出現,只靠本校教師難以勝任對學生的指導,例如,日本的一些大學和研究生院實施“學分互換”制度———即相互承認學生修得的學分。另外,應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迅速捕獲最新的學術信息和研究成果。其次,需要一個熟悉教育的基本政策法規和高教管理經驗的干部隊伍。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開放的擴大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創造了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培養和造就一支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視野開闊、勇于改革、大膽實踐、政治業務素質好的高校管理人員隊伍,使之在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適應新形勢下高教事業發展的需要,對于不斷提高辦學質量與效益以及保證培養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任務的順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當代世界,撇開智力投資和科學技術研究,就談不上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智力投資的競爭。無論是理論和實踐都說明,我們的時代是智力發展的時代。人類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人類智力的充分發展與廣泛運用將繼續證明人的智力是唯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智力投資是發展的首要因素。
(二)科學技術:推動發展的輪子之一
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是強國之路。這是對世界近發表展史正確而簡明的概括,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即將到來的21世紀,科技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21世紀將是全球化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世紀。知識經濟是以知識和信息的產生、傳播與應用為基礎的。現在,人們已經接受了我們科技知識優先的新的經濟增長理論。這個理論摒棄了50年代以前西方新古典派經濟學家曾提出的以資本和勞力為生產要素的經濟增長理論。它強調知識是經濟增長的動力,科技是生產因素之一,而且是一種重要因素。我國為了在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必須大力發展科技。在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方面,高校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產學協作研究,迎接世界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科學技術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力量源泉。近現代科學的偉大發現及其在生產和社會實踐中的應用,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進步產生了根本性影響,無數次地驗證了馬克思的觀察:科學技術是人類歷史的“有力杠桿”和“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也證明了鄧小平同志以當代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敏銳洞察力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現代科學成就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時間越來越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能創立和吸取最新的科學思想,不能站在現代科學成就的高度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現代化。
(三)現代化管理:推動發展的輪子之二
管理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管理經歷了“傳統管理”、“科學管理”和“管理科學”三個發展階段。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教育”“科技”“管理”是現代化經濟發展的三個要素。隨著企業活動規模不斷擴大,生產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生產技術日趨完善和精細。這一切都使企業內部及它與外界的關系更加密切和復雜。于是,企業管理工作就益顯重要,同時,亦要更加科學才能適應客觀需要。可以想象,一個小鐵匠鋪和一個大型鋼鐵企業,在管理的復雜程度上是無法比擬的。大規模生產的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資金管理、資源管理、能源管理、運輸管理等的復雜程度。同時,生態系統的管理也將提到日程上來。基于上述種種情況,管理科學所面臨的問題,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斷增加。管理工作中充滿了數量關系,處理管理過程中的各數量關系以及進一步進行定量分析是現代管理技術中一項重要內容。要提高管理水平,實現科學管理,除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際經驗和不懈的進取精神,還必須掌握必要的數學理論知識與方法。管理科學中各種問題共有的特點是:需要解決它們的動態管理決策問題。在這方面,自動控制理論特別是現代控制理論正是對管理問題作出動態管理決策的一個有力工具。得到了管理系統的數學模型,下一步是求它的管理策略。這需要給出決策目標的數學描述和環境約束條件的數學描述。
從管理系統的數學模型出發,在一些約束條件下,按上述決策目標求出的管理策略,一般是時間的函數或者是狀態變量的函數,也就是說,一般求得的管理策略是動態的,這是動態管理決策過程的一個特征。管理科學發展為一門學科,它具有自己的內在規律,即有它自己的基本原理,有它的一套基本方法。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使用范圍上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管理科學畢竟是與社會現象緊密相關的,社會制度的不同、經濟體制的不同,必然要引起管理上的較大差異。因此,對國外的各種管理理論和方法,雖然可以借鑒,但絕不可照搬。我們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逐步發展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管理科學。從這一點來看,管理科學又有它的特殊性。社會物的現代化離不開人的現代化,人類生產主要依賴人口數量和體力的時代已經過去,提高人的素質才是促進發展和社會現代化獲得成功的保證。而教育現代化又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關鍵,因為教育是培養和輸送科技人才的基地,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深刻改變著社會面貌,引發一系列革命性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育的發展提供最新知識,科技和教育相互支持。要實現經濟體制以及經濟增長方式這兩個根本性的轉變,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依靠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面對經濟、科技全球的趨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