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礎醫(yī)學論文
作者:陳文娜 馬賢德 孫宏偉 單位: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等醫(yī)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著“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重創(chuàng)新、突出中醫(yī)藥特色”的指導思想,我校中醫(y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對實驗課程體系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建立了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實驗教學體系,將基礎實驗技術做為專門的實驗內容獨立設課,針對一年級新生開設了基礎醫(yī)學實驗基本技能課程。該課程以醫(yī)學實驗中涉及到的基礎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著重于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培訓。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進行醫(yī)學實驗的基本目的,熟悉醫(yī)學實驗設計的基本程序,掌握醫(yī)學實驗領域中的基本技能及標準的操作方法,養(yǎng)成規(guī)范操作的實驗習慣,以提高醫(yī)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fā)學生的科研熱情。本課程被安排在新生開學的第一學期,足以顯示出其基礎作用。因此,切實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對醫(yī)學生整個知識體系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項改革措施的成功實施,將大大提高我校本科生對基本實驗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有利于后續(xù)專業(yè)實驗課程層次的提高。為提高學生基本實驗技能,我校對實驗課程體系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將基礎實驗技術做為專門的實驗內容獨立設課,針對一年級新生開設了基礎醫(yī)學實驗基本技能課程,并探索出一套科學、系統(tǒng)、有效的考核方法,即采取平時成績加實際操作與筆試相結合的綜合量化的考核模式,應用于該課程的考核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多元實驗考核的必要性
醫(yī)學基本實驗技能課程與各學科實驗課程聯(lián)系十分緊密,主要講授病理學、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藥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等專業(yè)基礎實驗課通用的實驗技術。如果學生在本門課程中能完全掌握所教授的相關技能,在后續(xù)的相關專業(yè)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就不需再對學生進行最基本的技術操作訓練,而直接進行較高層次的專業(yè)技術訓練。因此,必須確保學生對基本技能的熟練掌握,才能為后續(xù)的專業(yè)實驗課程做好鋪墊。筆者參考其他院校實驗課課程的考核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采取對關鍵技術的實際操作與筆試相結合的綜合量化考核方式,最終達到強化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以往我校考查課實驗操作考核一般不設專門的考試,傳統(tǒng)的實驗成績主要綜合平時的實驗報告成績及實驗課出勤情況進行打分。這種考核形式存在諸多弊端,如有的學生相互抄襲實驗報告,因而不能從實驗報告中看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也無法對學生的實驗能力做出相對真實的評價。學生上課時敷衍了事,應付實驗,不重視對實驗結果特別是失敗結果的分析,難以激發(fā)學生在平時實驗學習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從操作考核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出發(fā),拓寬考核內容,對考核指標作量化處理,有利于全面和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課程的量化考核內容較傳統(tǒng)方式更加全面,可操作性強。對學生的實驗思維、操作技能、問題分析、實驗態(tài)度等可進行全面、動態(tài)的考核與評價。
2多元綜合量化考核方法的實施
2.1考核辦法
采取平時成績加實際操作與筆試相結合的綜合量化的考核辦法,即實驗課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占40%,包括每次課的課堂表現(xiàn)(實驗出勤、動手能力)與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各占20分;期末成績占60%,包括實際操作與筆試相結合的綜合量化結果,其中實驗操作與筆試成績各占30分。基本操作技能的量化考核在實驗課程結束時統(tǒng)一安排,實驗操作采取必選項目與隨機自選項目相結合的方式。必選項目考核內容由教師集體討論決定。自選項目由學生從考試卡片中隨機抽取兩項技術進行操作,每項技術10分,同時加上一項必選項目操作10分,共計30分。
2.2必要的準備
2.2.1基本技能考核卡的制作教師根據(jù)醫(yī)學基本實驗技能課程所開設實驗項目,列出本課程中涉及的所有可操作性強的關鍵技術,將這些關鍵技術合理進行組合,2項技術制成一張基本技能考核卡。進行技術組合時,力求做到考核內容面廣,并且有代表性。考核卡制備完成后,將考核卡隨機編號,以便學生抽取。
2.2.2考試題庫建設根據(jù)具體的考核卡內容進行題庫建設,題庫內容要根據(jù)考核卡上的相應技術,分別設計出難、中、易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涉及到該項技術操作時的關鍵點、注意事項、應用范圍等內容。題庫要分段編號,此編號與考核卡編號一一對應,以方便查找。此題庫建設的目的:首先是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考試,如對于基本技能掌握比較熟練的學生,從題庫中選取較難層次的問題提問,可以了解學生對本門課程掌握的深度。另外,對于基本技能掌握相對不太熟練的同學,從題庫中選取基礎性問題提問,如果能夠正確做答,說明學生對該項技能基本掌握,但實際動手能力可能相對較弱;如果不能正確作答,說明學生對該項技能根本就沒有掌握。
2.3具體考核方式
2.3.1實際操作考核每個考試組為兩名學生,由2名授課教師同時監(jiān)考,采取一對一的監(jiān)考方式,使“隨機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更容易實施。考核時,讓學生采取抽簽方式抽取考核卡號,按照對應的考題進行操作。由監(jiān)考教師根據(jù)具體量化指標及權重進行打分,評定技術操作的規(guī)范性。量化指標分為明確實驗目的原理(15%)、熟練使用儀器或實驗用具(20%)、操作規(guī)范(25%)、技術熟練(20%)、結果正確(20%)。同時針對該項技術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項等進行隨機提問,提問內容為題卡規(guī)定的可描述性的技術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內容來判斷該學生對相關技術的掌握情況,要求學生既要操作規(guī)范、熟練,同時能思路清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最終給出考核成績。每個考試組的技術操作時間大約為3~5min,然后是2min的“隨機提問”,每組同學在7min之內就能完成考核。
2.3.2筆試考核筆試考核在實際操作考核前進行,采取閉卷方式,時間為20min,卷面成績?yōu)?0分,共計5題。目的是考查學生對實驗操作的整體掌握程度,考核內容為本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熟練掌握的相關內容,即教師總結的重點部分,如常用實驗用具的日常維護及保養(yǎng)方法、某項實驗操作的用途及意義,或寫出某個實驗結果的計算過程等。每道考題均列出幾個具體的給分點,以便教師給出客觀合理的考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