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城市林業論文
作者:涂武平 單位:湖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城市是以人為主體的并與周圍其他生物和非生物之間建立起來的相互聯系的復雜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制約。城市生態系統必須依靠系統外的其它生態系統來調節、供應和補充,通過人為的輸入以滿足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對環境的需要。城市綠色植物包括喬、灌、草和花卉,其功能主要為凈化空氣、防塵防噪、療養、污染監測、環境美化等。城市林業生態建設的主體工程包括行道樹、公園、街心公園、疏林草坪、花圃、單位綠地、果園、城市森林公園及城郊森林等建設。加強城市中多功能、多效益的林業生態系統建設,是建設現代化新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1]。
1城市林業生態建設與園林的關系
城市林業生態建設與經營是指建造、經營和利用城市范圍內以樹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設施。它是由林業和園林融合而成的城市復合生態系統的子系統———城市林業生態系統。城市林業生態系統廣泛參與城市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的高效利用,社會、自然的協調發展和系統的自我調節。城市園林主要是以建造經營公園、花園為主,并經管街頭綠地和行道樹,以造景供觀賞和游覽,取得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城市林業則是從人類生存、生活的高度出發,以穩定城市生態系統為宗旨,全面規劃設計林種、景區、景點及各種植物群落,在取得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盡量取得最大經濟效益。因此,城市林業是林業與園林的融合、擴大、提高和升華,其表現是由以生產產品為主發展到改善生態、美化城市環境為主,由粗放經營變為集約經營,由山地、平原擴展到城市庭園。在城市林業生態體系設計和建設中,充分利用林業學科優勢,取園林藝術之精華,使林業與園林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綜合利用,既可創造在城市發展林業的良好空間,又可達到建立完美的城市林業生態系統,實現優化城市環境、美化城市的目的。
2城市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方向
(1)城市林業生態建設必須系統化。城市林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林業的系統化建設,有利于充分發揮城市林業生態系統的作用。首先,我們應把城市林業建設做為改善環境、美化城市的行業和重要景觀資源納入城市生態系統建設中去,根據城市的發展需要納入到市區、郊區、山川、河流、土地建設中去,利用城市植被的功能功效,通過規劃、建設和管理,發揮城市林業在城市生態系統的調控作用。其次,要從分析物資、能源消耗和人口流動入手,跟蹤污染源,分析環境變遷的主導因素,針對改善城市自然條件,發展城市經濟和城市社會活動的需要,將防治污染、減弱噪音、調節氣候、防風治沙、維護堤防、保持水土、美化城市、保護名勝古跡、建設游覽風景區等統一納入城市規劃中,合理安排行道樹建設,做好景區、景點、綠地和城市森林林種的規劃,保持環境協調、一林多用、一景多用、一地多用,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質量,將城市林業中的各地段綠地建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呼應的生物生態系統。
(2)城市林業生態建設要求各具特色。城市林業生態建設要求根據城市所處不同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圍繞維護城市生態、美化城市環境,因地制宜地設計景區、景點、綠地和森林景觀,因地制宜地選擇植物材料,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將城市建設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林業生態類型,充分發揚城市的優良特性。
3城市林業生態系統發揮的主要效益
(1)城市森林具有特別的生態效益。城市林業生態系統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動態調節作用,主要通過生態效益來實現。其中一是調節氣候。夏季城市炎熱、干燥,樹林可降溫增濕,據有關研究,城市中樹冠下氣溫比空曠地低14℃;城市冬季寒冷,樹冠可攔截寒風的侵襲。二是阻隔和消納污染物。由于樹林和花草有吸附污染物,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硫、氨氣、氯氣、氟化氫和汞、鉻等重金屬,可消納污染;由于樹林花草枝葉能吸附灰塵及懸浮微泣,并隨降水沖刷到地面,可阻隔灰塵。三是降低噪音、凈化空氣。據研究,城市行道樹和城郊森林公園濃密寬大的樹冠可降低噪音5~10dB;樹葉和花朵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和掩蓋煙味及其他氣味的作用,使人們在城市生活中感到愉快。四是保持水土。城市森林不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城郊土壤和滑坡,而且還為城市提供清潔衛生的飲用水源,維護城市人民的身心健康。
(2)城市森林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據有關研究,完善的城郊防護林體系可使市郊糧食、蔬菜增產10%~15%,降低能源消耗10%~15%,降低取暖費10%~20%;據有關考察資料記載,位于城市公園、城郊森林公園、公共綠地附近的住宅,其房價比其他地段增值15%~20%。同時,城市林木和行道樹具有干形直、徑級大、材質好等特征,是用于建筑、制造家俱、造紙和生產木纖維的良好用材,經濟價值高。另外,城市森林同樣可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定的優質果品、花卉和種苗,用途廣泛。
(3)城市森林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眾所周知,城市森林對人類的影響不但非常深遠,而且社會效益廣泛。其社會效益一是美化市容,疏導交通,活躍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二是給城市居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城市森林春天的花、夏天的綠、秋天的色和果、冬天的枝和干等展示了城市豐富多彩、姿色秀麗景色,使城市居民心情舒暢、工作舒適。三是避免了發生交通事故。位于城市道路兩側的行道樹和綠化帶具有調節光線和減少陽光直射的作用,可使司機和行人減輕疲勞,起到避免發生交通事故的作用。四是促進了城市文明。城市中的公園、街頭綠地、城郊森林公園等都是居民、游客休息、鍛煉、交談、娛樂交流的良好場所,通過人們的活動展示了城市文化修養、風俗習慣和衣著款式,城市居民通過綠地場所中的相互觀摩,進一步增進了友誼,促進了城市的文明發展。五是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們生活、工作在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中,通過森林景觀觀摩樹林花草的千奇百怪、爭奇斗艷和優美的自然景色,有利于激發人們的靈感、活躍思路、創造未來,從而不斷發展了社會生產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