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傳播論文
作者:陳明欣 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成人教育傳播是指成人教育信息的傳遞和成人教育信息系統的運行。其面對的受眾是在職從業和曾經在職從業的廣大成年公民,其直接目的是擴展廣大受眾的知識,提升其技能,完善其素質,從而提高其生存和發展的質量。上述客觀規定性昭示著成人教育傳播的個性化。下面從傳播的基本特征和構成要素兩方面分析。
一、成人教育傳播的個性特征
把握成人教育傳播的基本特征應當充分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巨大的包容性
成人教育傳播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從傳播性質來看,它既包含非社會性質的內省式傳播,也包括社會性質的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從傳播媒介和傳播手段來看,既包括口語傳播,也包含文字傳播、電子傳播和網絡傳播。成人教育傳播以海納百川的氣概,兼容所有的傳播手段和形式,以實現教育信息傳遞效果和過程的最優化。在成人教育傳播中,最原始的口語傳播和最現代化的網絡傳播共生共存;最個性化的人內傳播和最大眾化的大眾傳播相得益彰。而且,由于成人教育以非學校傳播為主,以及非規程化、不固定、靈活機動的特性,因此,超越學校教育那種程序化傳播的人內傳播、大眾傳播似乎更能適應成人學習的特點,能產生更大的傳播效益。
(二)迥異于大眾傳播
由于成人教育傳播基本上的非學校性質,更加上其非規程化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大眾傳播的某些特性。但本質上看,成人教育傳播迥異于大眾傳播,具有鮮明的個性。
1.就傳播的目的而言,大眾傳播的目的具有模糊性、間接性。大眾傳播主要是發布信息、溝通情況、提供娛樂、熏陶感染,因此其信息選擇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時效、新穎,能引起關注和轟動,能最大限度吸引受眾注意力是其運做的核心目標;成人教育傳播在受眾特定信息需求的引導下,傳播目標清晰,具有直接性,伴隨著傳播活動的開展,未來的效果可期。雖然與規程化的學校傳播相比,成人教育傳播具有不規范、非程序化、自由靈活的特性,但這并不影響它目的化和目標化傳播的性質。它應受眾的需求傳授實用知識、培養實用技能、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綜合素質;它不追求新奇,不向往轟動;它關注傳播過程,但更關注傳播的效果。
2.就受眾群體而言,大眾傳播的受眾是全體公民,對受眾群體沒有苛意的選擇行為,而且受眾具有很大的流動性。雖然大眾媒介總試圖準確地把握和掌控受眾的心理,從而使傳播具有明確的計劃性和目的性,但傳播活動卻往往因為受眾群體的流動、注意力的轉移或者一些突發事件而改變初衷,作出調整。“大眾傳播一般以潛移默化的手段去影響,而不能采取強迫性接受”。成人教育傳播則有明確的受眾群體——在職從業和曾經在職從業的公民。明確的目的性也決定了成人教育傳播行為有特定的內容和穩定的路徑與通道。它肇始于受眾的現實需求,在具體的傳播活動中,接受受眾需求的規范,在受眾的引領下使傳播計劃得以圓滿實現,使傳播效果不至于偏離最初的目標。
3.傳播的運營模式不同。大眾傳播一仆二主或者一仆三主(如果把傳播面臨的“價值環境”也看作一方無形的主人的話)的運營模式已為大家所熟知,運營也得心應手。成人教育傳播的運做,價值環境的規范作用更為直接,它作為傳播的方向、目的和原則,對傳播者、受眾、傳播內容、傳播程序和最終效益發揮著直接的影響。其目的,是保證成人教育傳播的行為和結果符合價值環境的基本要求。因此,與大眾傳播相比,成人教育傳播的目的性更強,目標更直接,效益也更為明確。
4.兩種傳播活動的反饋模式不同。這是我們分析二者的區別必須關注的問題。“傳播學在理論上的最大貢獻是借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理論模式,把系統、信息和反饋的概念引入對傳播活動的研究,試圖建立人類傳播規律的理論體系。”傳播學理論的建構直接受益于以信息論和控制論為基本工具的系統論。依據系統論的觀點,要實現對系統的有效控制,必須引入反饋機制。無論任何傳播行為,反饋是控制過程、實現目標的必須。不同的傳播活動具有不同的反饋路徑。大眾傳播的反饋具有滯后性,迂回曲折。反饋過程緩慢,而且具有結果性反饋的特點,其反饋的作用主要在于傳播過后的總結和對后續傳播的借鑒指引。成人教育傳播則不同,由于具體的傳播活動目的明確、過程單一、路徑清晰,并且得到受眾的全程監督,其反饋往往是即時的,是傳播過程中的反饋——過程性反饋。其作用體現為對傳播活動的及時調整修正,以保證傳播不偏離既定軌道。
(三)有別于非成人受眾的教育傳播
成人教育傳播是宏觀教育傳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本質構成、根本任務、基本運行規則等方面,與基礎教育傳播、高等教育傳播、職業教育傳播具有共性的規定性。但由于受眾群體、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反饋環節的差異,成人教育傳播也體現出了鮮明的個性。從受眾群體看,其他類別的教育傳播無論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屬于階段性教育傳播,其傳播對象是特定年齡段的人群,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群體;而成人教育的受眾則是在職從業和曾經在職從業的成年公民。在一定意義上,成人教育傳播真正實現了對公民終身和社會全員的覆蓋。從傳播內容看,其他教育傳播主要體現為以社會需要為指向,以傳播者為主導,遵守嚴格程序和規范,對作為社會新成員的青少年受眾的知識、能力和精神的建構,通過系統的傳播活動將受眾塑造成特定類型的合格公民。其教育傳播的出發點是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最基本的人才支持、智力儲備。正像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萊頓在《學習的革命》中所分析的,今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類似于不斷衰微的工業生產方式:分成各個科目、按單元進行教學、按年級排列并有標準化考試控制的標準裝配線式課程。”然而,這已經“不再反映我們生存其中的這個世界,傳統教育體制不再應付得了現實提出的新要求。”成人教育則從受眾的個性化需要出發,對其現有的知識構成、能力現狀和既有素質進行查漏補缺,豐富完善,強化提高,目的更為直接,出發點和落腳點都系于受眾的現實需要。這里排除了規程化的僵化的模式,代之以靈活機動的流程;沒有標準化裝配線式的課程,有的是發端于受眾現實需求的信息服務和學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