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倫理學論文
作者:翁蔚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
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為老年人骨折總發病率的68.41%,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筆者總結了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創傷骨科2009年1月~12月65~89歲的股骨頸骨折患者在心理、生理及早期康復訓練中出現的倫理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09年1月~12月,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創傷骨科收治的65~89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11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齡77.5歲。實施全髖置換術37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76例,住院13~62天,平均24天。
1.2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和面對面提問的方式,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分析患者的文化程度、職業、病情、住院次數等對其心理、早期康復訓練依從性的影響。共發放調查問卷113份,收回有效問卷113份,有效回收率100%。
2調查結果分析
2.1職業及文化程度的影響本組患者中,具有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8%;職業:干部和教師占18%、工人占25%、農民占32%、退休占20%、其他占5%。有46%的患者需要反復講解才能較好的掌握康復訓練的基本知識;有28%的患者需要通過兩次以上的訓練示范才能較好掌握康復訓練的基本方法;有55%的患者需要督促才能完成每天的康復訓練計劃。結果表明,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對康復訓練知識的掌握及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優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
2.2影響患者早期康復訓練的主要因素本組患者中,傷情嚴重、肢體腫脹或牽引等影響肢體功能鍛煉到位的占18%;懼怕疼痛、擔心引起骨折加重的占66%。
2.3影響患者依從性的因素部分醫護人員健康宣教不到位導致患者對早期康復訓練部分認識不足,是影響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的主要方面?;颊咧姓J為骨折處骨頭長好以后再鍛煉也不遲的占12%;因擔心骨折治療效果而無心進行康復鍛煉的占5%;認為不用手術,功能會慢慢恢復的占3%;認為骨折患者不會出現肢體畸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嚴重后果的占11%。
3老年骨折患者的特點及護理中的倫理學問題
3.1心理變化大一方面,老年患者疑慮多,他們多因擔心手術對生命延續、生活質量及經濟方面的影響等問題,常表現出恐懼,焦慮、缺乏安全感、情緒低落,憂愁急躁等情緒。[2]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對于醫院陌生環境的適應性較差,多表現為恐懼緊張,憂郁焦慮,從而出現沉重的心理壓力。如果此時護士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視了患者的心理變化,未及時對其進行心理安慰,進而使患者的心情得不到理解,某些要求無法得到滿意的解決,醫患間的這種矛盾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這些都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和身體的康復。
3.2并發癥多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機能逐漸下降,并且大部分老年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慢性疾病,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老年骨折患者中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因年齡大、病程長易出現各種并發癥。
3.3自理能力減弱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因骨折而導致身體功能衰退及高齡化和一些器質性病變共同作用,導致體內組織器官衰老,生理機能衰退,出現機體整體調節功能減弱,適應能力相應下降,感覺不靈敏,行動受限,自理能力減弱,同時還伴有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等癥狀。
4老年骨折患者護理中的相關對策
隨著社會發展,對老年人的護理應從過去的單純護理轉向從心理角度去關懷和喚起老年人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其獨立性,重塑其信心和能力。[3]心理護理就是滿足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滿足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及有關知識的需要,注意環境因素對患者的影響,消除他們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從而達到健康的目的。[4]
4.1尊重關心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剛入院時,護士應和藹親切地介紹自己、病室環境及病室內其他病友,調節合適的光線、溫度;對于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護士可以建議家屬多來探望,帶些老人喜歡的物品等;對于家人不能經常探望的老年患者,護士應多給予關心,實時注意老人情況并及時予以幫助。
4.2設法減少或消除引起老年患者恐懼的因素護士在做診療護理操作前要讓患者了解其目的,執行操作時力求穩、準、輕、快,并保持嚴謹、沉著、果斷的工作作風,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從而減少患者的恐懼情緒,爭取獲取患者的積極、主動配合;另外,應盡量避免消極暗示,尤其是來自家屬、病友方面的消極暗示,使患者能夠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4.3幫助老年患者消除悲傷心理老年患者在發生骨折后,希望得到更多人的關心。這時,護理人員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鼓勵患者表達出切身的情感,醫護人員在傾聽訴說的同時可以適時安慰患者;同時,多聽取患者和家屬意見,提供其表達感情的機會,幫助其找到支持力量,分散其對自我形象和軀體功能的注意力。
4.4積極鍛煉老年患者自理能力老年患者因骨折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被限制了活動,生活需要依賴他人的照顧,這時他們的歸屬感增強,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否則,就會感到孤獨、自憐。護理學新的理論觀點認為,患者患病后產生的被動依賴心理對疾病是不利的,主張不遷就姑息患者的依賴心理,而應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去自理。因此,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創造條件并鼓勵患者參與自我照顧,可以恢復其自信心和自我防護能力。
4.5實施康復訓練現代康復護理學理論認為,各種骨折及關節脫位,經復位和妥善固定處理后,均應及時開始康復功能鍛煉。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開展康復訓練是護理工作的重點,通過康復訓練可有效預防并治療臥床引起的褥瘡、深靜脈血栓、患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直等病癥。有多種因素影響早期功能鍛煉的開展,需要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將早期康復鍛煉的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