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女性學論文
作者:陳瑩樺 顧春娟 郭瑩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衛校
女性學是從人類的性別差異出發,探討女性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發展規律的綜合性學科,具有跨學科性、鮮明實踐性、突出性別平等的價值理念等特點。衛生類學校的職業教育是使學生獲得職業所需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為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保障,是為社會進步輸送發展型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礎。將女性學融入護生職業教育是為了探索其在護理女生溝通力和適應力培養、正確自我定位中的作用及對就業成功率的影響。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就業率、海選面試成功率等有無差異及分析相關因素,結果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隨機抽取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2006年進校學習的中職護理班女生91名,平均年齡(18.7+0.73)歲。分成下列兩組:第一組為試驗組,運用女性學融入職業教育的方法,第二組為對照組,運用常規職業教育方法。
1.2方法隨機抽取中職護生進入第一組試驗組,運用融入女性學的職業教育。授課內容參考護理專業就業指導、各高校女性學課程等內容,形成適合衛校學生特點的系列課程,每周兩課時在班會中完成,為期三年。第二組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職業教育,在最后一學年進行面試前就業指導。通過問卷調查,統計三年職業教育后兩組學生的社會工作參與能力、總就業率、良好就業率(與二級乙等級別以上醫院簽協議的就業率)、海選面試成功率(指學校統一組織學生報名參與各醫院面試,醫院統一安排時間地方進行篩選后,面試合格并簽錄用協議的學生概率)。比較運用兩種方法的效果有無差異。
2結果
2.1社會工作參與能力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得,第一組參與過社會工作并負責某個學生工作部或干事的有12人,占25.52%。第二組有5人,占11.36%。2.2總就業率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得,第一組總就業率高于第二組(X2=4.79,P<0.05),有統計學意義。2.3良好就業率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得,第一組良好就業率高于第二組(X2=12.46,P<0.005),有統計學意義。
2.4海選面試成功率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得,第一組海選面試成功率高于第二組(X2=5.56,P<0.05),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女性學融入職業教育對就業率產生影響的相關因素分析
3.1.1正確自我定位,樹立可持續發展職業觀根據護理專業特色、中專學生接受能力與學習方式,將女性學與職業教育進行結合后組成一門系列課在班會中試行。內容包括:社會性別與成才、女性心理與自我認知、女性法律案例與自我保護、女性衛生與保健、女子禮儀與職業素養、女性與美學、自我定位與職業發展規劃等。要求學生參與學校、班集體社會活動、課后查閱資料、模擬現場、實戰演練等,通過實踐活動感悟與運用理論知識。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正視中專學歷,客觀認識自我、了解自身優劣勢,盡力做事、平和面對成敗。在擇業時正確定位,不好高騖遠,將自身實際與職業規劃結合,以發展的眼光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道路。用成功道路上的女性事例自我激勵,選擇繼續教育提高、塑造自己,為走向成功、創造高質量生活打好基礎。
3.1.2加強人文素養,培養禮儀審美80%以上的醫療投訴是因醫務人員與病人或家屬缺乏良好溝通而引發。護理人員缺乏人文精神,在工作中不會主動進行人性化護理。適當增加學生人文科學知識的學習,給予護理心理學、美學等內容豐富內涵,激發學生將心比心、善解人意地為人處世,培養職業道德素養。增加學生禮儀知識,引導學生對美的正確認識和追求,從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談吐舉止禮儀。有利學生參加面試時的綜合素質考評,更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提升社會和諧指數,為社會輸送高素養高技能人才。
3.1.3強化溝通應對,重視實戰演練女性學有鮮明的實踐性,能正確對待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從容應對踏入社會的諸多困惑,學會建立伙伴型和諧關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學生會、團委、聯席會、生活園區、社團等部門學生工作,認識團隊協作、社會誠信的重要性(見表1)。在社會活動鍛煉中,學會溝通技巧、提高處事能力,加強突發事件的應對和冷靜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運用豐富業余生活、寢室活動灌輸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待人寬容隨和,學會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與理念,挖掘個人不同方面潛能。在班會等第二課堂上進行模擬面試、講解技巧與操作演練,開闊眼界、減少怯場心理,提高對自己不熟悉環境的應變力和適應力。
3.2創新職教——女性學融入職業教育的意義我國在2001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中提出將在高校開設女性學課程作為重要目標。對護理女生開展的職業教育內容中融入女性學,可以豐富職業教育內涵,更貼近專業學生。幫助拓展學生的視野,填補性別盲點,提高性別意識,使更充分調動內容的主體性去積極參與,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有獨立意識的女性,會意識到自立的重要性、在努力中實現自我發展和價值,而不會成為以迎合男人為謀生方式的依附型女性,面臨自身價值和婚姻理想失落的雙重風險。同時女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能幫助訓練學生的心理調試能力、情感處理能力,有利青春期樹立健康的婚戀觀。同時有利于學生早戀問題的處理,預防抑郁、焦慮和社交焦慮障礙等。提高社會交往、溝通能力技巧使學生在擇業時以自信、自強、誠懇的態度面對招聘單位,提高錄取概率(見表2)。
3.3對中職護生教育者的啟發
3.3.1尊重、理解、悅納學生中高職教育混合于同一校園的中職學生,在面臨就業時更易產生自卑感。在貫穿三年的教育中給予其客觀公正的評價,尊重、理解、悅納每一位學生,提高其被認可度。使學生提升自我價值感、獲得成就感與滿足,從而樹立充分的自信來面對成功與挫折。
3.3.2滲透愛的教育,提高施教成功率教育者言傳身教地將愛與責任的教育融入職業教育中,為女生樹立親切的性別角色榜樣。指導學生對國家的大愛、師長的尊重、父母的孝敬、同性的友情、異性好感的理解,使學生對教育者產生信服,更有利職業教育的開展和施教的成功率。黨的十六大以后國務院明確將職業教育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創新的職業教育模式旨在打破常規職業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通過接受女性學的理念、結合護理專業特色,將其應用到實踐中去。使接受教育的學生能把相關認識轉變成個人的生活信念和具體的社會生活準則,從而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尤其讓中職學歷的護生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去奉獻力量,為社會輸送更高質量高素養的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