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宏觀經濟學論文
作者:劉立亞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
師者,傳到授業解惑也!在現代大學生教育中,我認為教師的作用不能僅僅只滿足于教給了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應該是使學生學會了什么。大學教育更多的應該是教給學生怎樣去獲取信息,怎樣去發現,去思考,去學習;更多的應該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索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的意識;更多的在于老師怎樣去靈活、巧妙地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它往往能突破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培養的。在大學的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應該怎樣培養創造性思維呢?本文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探討。
一、適度激勵,培養熱情和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往往取決于老師傳授知識時的氛圍。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首要的。其中,激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采取適度的激勵。老師在組織教學時設計的教學語言和各種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進入創造性思維狀態,這類激勵可視為直接激勵。其具體方法有:
1、結合授課內容多提出一些擴散性問題。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學中常見的提問有多種,如判別性的、敘述性的等。但只有擴散性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對某一問題的解法或思路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這類問題所追求的目標不是唯一的正確解法,而是使學生產生和提出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是獨特的想法、見解和可能性。在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經濟現象易于提出這種擴散性問題。例如“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這類問題的回答有一部分是教學內容的再現,但它所追求的是學生獨到的見解,這便要求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來做答。
2、要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氣氛。一般來講,要留更多的機會來讓學生講,讓學生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來講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有看、聽、寫、講幾種形式。從教學情況看,看和聽的思維效率相對較低,寫的思維效率相對較高而講的思維效率最高。很多的創造性思維極其結果的展示都是在講的過程中完成的。所以教師應把課堂作為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一個舞臺。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內容較易設計成討論、發言等形式的課堂,創造機會讓學生表達。例如,在講消費理論時,可以將凱恩斯消費理論、永久性收入假說中的觀點拿來設計一些辯論式的問題,然后將學生分組辯論。在這種課堂中,學生既鍛煉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口才,還熟練地掌握了這些看似枯燥的宏觀經濟學理論,真可謂一舉多得。
二、精心準備,變教為導
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并不是靠老師一味講解能培養起來的。在平時教學中應精心準備,引導學生去探索,使學生積極動腦思考,養成愛思、善思的良好習慣。在行動和思考中開發創造力。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及,則不復也”。老師講授宏觀經濟學的時候應事先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知識結構、智力水平、心理狀態、興趣愛好等,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調動他們的認知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某種現象后面的本質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講“通貨膨脹”這一章時,首先講解通貨膨脹的概念,接下來說明通脹為什么會產生?哪些指標來反映通脹的程度及通脹對經濟社會和人們的影響是什么?講解之后,老師可以布置學生針對我國的情況自己動手去查閱相關資料,找到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歷年(月)的CPI、PPI等反映通貨膨脹指標的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描繪成圖表,來觀察分析每次通貨膨脹時期的情況。同時,通過圖形可以觀察CPI、PPI這些指標之間或者CPI與一些大宗商品價格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通過動手并對比得到他們對通貨膨脹這一現象的具體、深刻認識。
綜上所述,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能單靠講授理論知識的方式方法。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適度的激勵培養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此外,上課前認真準備,變教為導。這樣才能帶領學生結合宏觀經濟學的知識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