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醫文化論文
作者:柴卉 吳承艷 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
天人相應“天人相應”語出《靈樞邪客》,其基本精神是把人與自然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認識。因此,中醫在理論上主張體自然之道,按自然規律辦事,用自然之道去說明醫理,依自然規律去處理生老病死問題。在應用上主張用自然之物,“天生萬物,無一而非藥石”,所以,中醫自古至今,大都應用天然藥物,“盡自然之力”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整體觀念現代科技注重結構分析,將物體不斷分割研究進而推斷其功能,通過改變物體的組成結構達到改變功能的目的。然而,中醫學卻忽略結構分析,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強調整體的聯系性、有機性和不可分割性,一方面人體與外界有機聯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這種觀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中國古代占統治地位的元氣論自然觀,它把宇宙萬物視為一個生生不息的無限過程,著眼于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進而理解和規定客觀對象。在這種元氣論的指導下,天是大系統,人是小系統,任何局部都是整體分化的一部分,局部包含整體又反映整體的狀態。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是“一種整體所處的功能、結構與代謝狀態,不是一個器官,一個細胞或者一個基因所能代表的。每一個人是其特有的氣血、臟腑、經絡、津液、骨、肉、肌膚等的綜合,局部不能代替整體[2]。”
中醫文化的學習與研究
功能觀察法中醫學秉承“司外揣內”的功能觀察法,即通過“觀象”、“取象”來獲得生理、病理信息,并且據此構建“司外揣內”。它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人體,能夠發現單憑局部解剖不能發現的人體功能,以肺為例,中醫將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主治節,如果這些生理功能異常就會通過情志、皮毛等表現于外,所以有肺在志為憂、在液為涕、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于鼻的“象”,這就是中醫“有諸內必形諸外”的功能觀察法。而且這種方法簡便易行,還可及時和全面掌握病情變化。
心悟法“醫者,意也”出自東漢名醫郭玉,典型反映了中醫的思維特質,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就講究做學問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似乎只有達到了這種境界才能稱得上“大家”。從現代思維方式來看,中醫的這種“心悟”方法從本質上看是一種直覺思維方法,即不受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而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方法[3]。所以,同一個病人十個醫生就會開出十個不同的處方,但它們都可以達到一定的療效。清代名醫程國彭在《醫學心悟》中說“:心悟乎古人之言,能暢達古人言中之意,心契乎古人之心,能曲繪古人言中之意”正是對“心悟法”的闡釋。
中醫象數法《素問五運行大論篇》說:“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這里的數已不具有量的含義,而是象的一種符號。這種用數而非定量,用圖像而非幾何的特殊數學方法,即“以數取象”的象數方法?!秲冉洝穼﹃庩?、五行進行了象數規定,“陰道偶,陽道奇”,“東方、肝、木,其數八;南方、心、火,其數七;中央、脾、土,其數五;西方、肺、金,其數九;北方、腎、水,其數六。”其數之大小排列并不代表客觀事物之間量的真實比例關系,這種文化思維的差異必然使中醫走上了一條與西醫的直觀思維截然不同的道路,這其實是對古代哲學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文化全球化下的中醫文化首先,我們應該看到自身文化的長處,承認不足。中國文化以群體為依存,重內向自省,強調“天人合一”,這使得中醫學與自然建立了很好的聯系,從理論到臨床用藥無不包含著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這也是中醫學歷盡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但是過于強調人文精神的中醫學使得科學、邏輯實證行為落伍,阻礙了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這也是數百年來駐足不前的主要原因。從中醫學的研究方法我們可以知道中醫體系基于古代哲學,文化全球化下的中醫既不能“文化西方化”,也不能完全與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在保持自己一定獨立性的基礎上,吸收借鑒外來文化。文化全球化要求各民族敞開大門,積極主動與外來文化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互相溝通和理解,具體到中醫文化的發展上來,就是充分利用全球化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去粗取精”為中醫文化注入新鮮與活力,更好地推動中醫學的發展[4]。
中醫學面臨的困境受西醫學與西方文化的沖擊,中醫工作者試圖通過基因、實驗等現代化的手段使中醫學直觀化,殊不知中醫學的認識方法、研究方法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學,這種盲目的做法反而會阻礙其發展。而且,中醫的教學研究體系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中醫院校的學生中醫西醫都要學,結果“西不西中不中”,到了實際的臨床工作中往往為了追求效益而采用西醫的診斷與治療,造成中醫學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就中醫理論自身而言,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重倫理而輕科技的儒家思想的消極影響,特別是心理學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給中醫理論帶上了玄虛偏頗的傾向,使中醫研究偏離了實踐方向,是中醫發展緩慢的文化原因。中國科學技術在近代整體水平的落后、中國傳統文化環境的破壞以及重文輕理的教育思想等是制約中醫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多元性發展中醫
“中醫究竟是什么?”這是對中醫的定位,只有對這個問題很好的認識才能發展中醫。醫學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從童年的幼稚、青年的壯大、到中年的成熟。醫學也是一種文化,它的存在和發展形式要受到文化的影響,與一定的時期、一定民族的文化相關聯,所以醫學具有了多元性的特質,這與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西方化”的觀點相背離。我相信:未來的文化將產生多元的碰撞,各民族的文化都將融入全球化,發揮本民族的優勢與特長為全人類服務。因此,中醫工作者應謹防“文化西方化”,摒棄西方文化中對中醫學發展的不利因素,積極迎接挑戰,從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角度融入文化全球化,使中醫學不斷突破本民族地域與模式的限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