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地質學論文
作者:孫永河 劉玉敏 付曉飛 楊文璐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構造地質學的教學不同于英語、數學等基礎課程,構造地質學是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它是由理論課、實驗課及野外實踐三個環節構成,描述性的內容較多,而計算公式和復雜的推理較少。我校在構造地質學的教學安排中沒有合理的分配這三個環節的教學時間,使得理論課與野外考查課間隔時間太長,不能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及時有效地在實際的實踐中得到應用,從而使得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學的知識,影響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學校選擇的教材較單一教材建設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選擇一本好的教材是實現教學大綱、教學目標與內容的根本,也是統一教學內容與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由戴俊生老師主編的《構造地質學及大地構造》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主要是針對地質學專業和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本科教學而編寫的。該書本著加強基礎、培養能力、追蹤學科前沿和突出石油特色的原則,系統地介紹了巖層產狀、應力、褶皺、節理、斷層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將基本地質理論與實踐作為重點,有輕有重、層次分明、突出重點、強調特點,較好地保證了地質類專業的教學效果。我校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及資源勘查技術等其他地質相關專業均采用該教材,但該教材在構造地質學分析與研究方法教學方面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因而對于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局限。
目前,構造地質學的教學在學生、老師和學校各個環節都存在很多問題,致使構造地質學的教學質量沒有得到顯著提高。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結合多年來科研和教學經驗,本人提出一些看法和改革建議:
介紹專業應用領域和前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避免學生盲目學習,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生入學時或專業課開課前,盡量抽出一部分時間大致介紹一下專業的概況和本課程的應用領域和前景。可以邀請一些油田工作人員和專業課老師為學生舉辦一些介紹相關的專業背景知識的講座,也可以從國際和國內能源發展狀況來說明石油工業的重要性。石油作為一種戰略物資,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其實質就是對石油能源的爭奪。我國現在也高度重視石油工業的發展,把石油作為重要戰略物資,放在優先發展地位。介紹我們所從事的地質勘探專業是石油工業的龍頭專業,事關石油工業的突破和發展,這就更依靠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努力和拼搏。通過講解,培養學生的專業理想,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增強學生對所從事專業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同時介紹一些學習專業課的方法,特別是對于構造地質學這種專業基礎課,它不同于公共基礎課,需要學生改變學習思維和方法。
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教學過程,即指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借助一定的教學條件,指導學生主要通過認識教學內容從而認識客觀世界,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自身的過程。對于年輕教師而言,通過組織培訓交流來積累經驗,還可以通過專家組的聽課評審來不斷提高實際的工作能力。教學過程作為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年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認識的過程,要明確教什么、怎么教,并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提倡參與式的教學,引起學生的求知欲;要避免結論型的過多而問題型的甚少;要避免教學設計過細,教學“彈性區間”較少。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讓學生過多的參與進來,變學生的適應性發展為創造性發展,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免去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能更多的開發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智力。總之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因此,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強化教師的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有助于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顯著提高。
注重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構造地質學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除了良好的理論教學之外,構造地質學野外實習教學也是重要且必須得教學環節。學生通過老師的課堂講授掌握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但學生在對于構造地質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時,普遍覺得枯燥、難懂、難記,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術語更是束手無策。基于這種情況,我校在進行構造地質學的教學安排時,加大實驗教學和野外考察的課時。為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地質思維,實驗課要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盡量獨立完成實驗,教師僅就基本原理和要點進行講解和輔導,鍛煉學生的地質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在做好實驗課的同時還要強化野外實習,雖然通過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的學習,學生對地質構造現象有一定的概念,但對相應的構造地質學內容了解還是比較少,不全面且抽象,加上實際地質構造現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學生不能將課堂學習的內容和實際構造現象完全融會貫通。所以野外實習對于構造地質學的教學來說是必要的教學環節。同時應合理安排理論課、實驗課和野外實習的的教學日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做到理論與實際融會貫通,使抽象的概念描述轉變成具體的地質現象。
合理選擇教材,相輔相成合適的教材是一門課程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我校本科生培養階段所用的教材對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教學是可以滿足要求的。但是對于分析和研究構造地質學、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目的還有所欠缺。因此,從全面提高構造地質學的教學質量的角度出發,還應在教材選擇方面有所改革。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在遵循大綱要求的前提下,對其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特別是對于一些轉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沒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前提下學習構造地質學會很吃力,所以對于這種情況的學生要積極引導,指導他們在課余時間主動自學,并與本專業學生多多交流。同時對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要有所側重,既要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還要防止有所遺漏。總之,應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材,為提高構造地質學的教學質量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專業課教學是大學教育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甚至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無論從學校、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都要高度重視。要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和教學現狀,不斷進行探索、改革,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