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動物醫學論文
作者:計紅 王春仁 楊煥民 李士澤 崔一? 郭景茹 張旭 郭麗 冉旭華 于立權 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由于動物醫學專業的實驗材料都是動物,而要滿足所有涉及的實驗動物較為困難。因此,在設計實驗上,挑選了有代表性的綜合設計性實驗來進行真實操作,而其他一些相似的實驗可以采用虛擬實驗系統替代。使用虛擬實驗系統對實驗結果會有清楚的展示,學生較易理解,這正好填補了真實性實驗的不足。兩者結合,使學生對實驗技術和結果的理解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此外,2007年10月起該校開辟課程主頁,不僅將學習的時間、地點加以延伸,還可以通過網上“留言板”及時了解和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收集反饋意見,促進師生的雙向交流。
探究式實驗教學方法與講授式方法的結合由于該校整體教學體系在幾年前進行了改革,導致實驗課時縮減,驗證性實驗所占比例增大,但是由于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學習熱情差,再加上實驗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等問題的存在,影響了當前所提倡的創新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1]。此外,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方面,普遍存在只重視理論課教學,而實驗課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現象,把實驗課當成了理論課的附屬[2]。為了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應用型人才,在機能實驗教學中必須進行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近年來,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為了適應該教學改革思路,可以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方法與探究式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改革方式。
該校動物機能學教研室堅持先進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和創新思維為主,驗證課堂理論為輔的原則,改變傳統的按理論課安排實驗課的教學模式,對實驗內容和體系作了相應調整。堅持以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實驗分為以下4大部分:①動物生理學常用實驗技術概述;②基本實驗操作;③綜合性實驗;④實驗設計。從內容設置來看,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先安排一些簡單的經典實驗,如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制備、刺激與骨骼肌收縮的關系、神經干動作電位的引導等,使學生掌握動物生理學實驗常用手術器械的使用方法、常用儀器的操作步驟以及常用的手術技術;而后逐漸過渡到較復雜的綜合實驗,如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膽汁和胰液的分泌及影響尿生成的因素等,這些實驗項目較多、過程較復雜、操作難度較大、所需時間較長,旨在進一步強化實驗基本操作,掌握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自己設計實驗,要求學生根據現有條件,自擬實驗題目和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是機能實驗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每一學期實驗剛剛開始時,就布置給學生作業。作業的內容就是根據該學期的理論內容設計一個實驗,在該學期實驗結束前2周上交實驗計劃。教師拿到實驗計劃后進行審核,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實驗要求。通過該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使理論與實踐結合更加緊密,從而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得到培養。
在教學方法上,不能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相反,探究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則可以達到協同提高的效果。因此,該校所采用的是分組講解實驗和總結實驗的方式。如30人進行實驗,要分成5~6組,每組都分別要進行實驗前的講解和實驗后的總結。如動脈血壓調節實驗中,第1組負責講解實驗原理,第2組就要負責講解實驗方法,第3組要講解注意事項等,然后依次輪講。到實驗結束時,由于每個實驗都有很多實驗項目,因此每組負責一個小的實驗項目結果和分析的講解。在學生講解和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在旁邊指導,如遇到學生講解不全面或者講解錯誤的地方,教師可以及時糾正和補充。通過該方式,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開動了學生的腦筋,實驗效果明顯提升。該方法改變了以往教師主導課堂,學生照葫蘆畫瓢的實驗方式。以探究式教學為主,教師補充說明為輔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熱情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實驗考核方式的改變近年來,為了逐步完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實驗課成績評定強調全面性與全程性,通過平時成績、實驗設計與答辯和口試考核3個方面評價學生成績。機能學實驗成績占總成績100分,根據學生平時每次實驗的學習態度、實驗操作情況以及寫作實驗報告的質量等加以評定。實驗設計和實驗表現占50分、實驗報告占30分、期末考核占20分,包括口試、準備實驗物品和操作考核3個方面。通過該過程,既規范了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又讓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研素質。綜合評定課程成績的方法較之傳統的方法更全面、更客觀、更公正,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加強教材建設,出版創新性實驗教材為適應動物機能學教學的需要,該教研室還共同編寫了《機能學實驗指導》一書。在編寫過程中,教師們參閱了大量國內外近期的有關資料,力求使該書既能適合本科生,又能用于大專生;既便于讀者自學,又有益于臨床工作者參考。在先進性方面,立足于我國現實條件,著眼于生理學科未來的發展。其主要內容為:實驗緒言、常用儀器、常用器材介紹、常用手術方法、普通生理實驗、電生理實驗、實驗設計等。此外,還有常用溶液的配制等。該書已使用5年,效果較好。
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由于機能學實驗同步設課,實驗內容與理論基本同步。在每學期初,將該學期所要開設的實驗內容以“教學日歷”的形式發給每個教學班,并張貼在實驗室和發布在課程主頁上。要求學生上課前都要預習,做到心中有數,帶著問題學習。同時,該教研室長期配備了錄像機、大屏幕電視、電子投影儀等大量的視聽教材和多媒體課件。采用投影、電視、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式,演示實驗方法及操作步驟,講解儀器使用規程和方法,教學形式形象生動,圖文并茂,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常用的基本技術和實驗方法,提高了實驗效果。
健全機能教研室的組織結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運作模式該教研室10位教師中,包括4位教授、3位副教授、2位講師、1位實驗員。年齡結構合理,且教研室教授能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這對教學及科研都能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在該基礎上,機能學教研室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教學為核心地位,兼顧科學研究;充分發揮教研室主任的領導水平,追求組織效益最大化;同時,教研室樹立“以師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從師資的開發、培養、管理和評價等方面實現教師隊伍有效建設,最終建立健全教研室工作制度,建立創新教研室文化,全力確保教研室體制改革的推進。近年來,機能實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通過獨立設課、開展實驗設計及答辯、期末實驗考核,以及開放實驗室、更新換代實驗設備等手段,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動物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中注重發揮計算機模擬實驗網絡教學系統的作用,不斷進行實驗教學改革,明顯提升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因此,應堅定信心,克服困難,發揮長處,開拓創新,努力提高動物機能學實驗的信息化和教學改革建設過程,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開創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