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師德論文
作者:徐春麗 單位:河南省舞鋼市教師進修學校
學習他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道出了作為一位教育家對教育目標的至高追求。他還說:教師不應該只教書,教師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學生也不能只讀書,其責任更主要的是學習做人的道理。足見,先生一生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陶先生這種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德育的教育思想與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方針政策息息相通。陶先生多次強調:“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根本一壞,縱然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用。”陶行知認為教師要培育“真人”,教師首先要具有培育“真人”的本領和素養(yǎng)。他認為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必須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他明確提出了品德要求,倡導養(yǎng)成教育激勵學生“要建立人格長城,建筑人格防線”。
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是現(xiàn)代教育突出的特點。國際教育界人士把21世紀作為“創(chuàng)造教育的世紀。“創(chuàng)造教育”也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獨樹一幟的特色。早在半個世紀以前,陶行知先生撰寫《第一流的教育》一文,文中明確反對做政客的教育家,反對做書生的教育家,反對作經驗主義的教育家。同時他一再強調教育工作者要有做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流教育家的雄心抱負。他這種教人求真求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育思想,給我們以非常有益的啟迪。
學習他以身作則、以人教人的師表精神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當代教師職業(yè)道德所看重的重要一條。早在上個世紀前葉陶行知就說:“各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yǎng)到不愧人師的地步。”這正是先生主張教師“以身作則”、“以人教人”、“自化化人”的具體體現(xiàn),它揭示了教師道德的品質內涵。陶先生主張教師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師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漸漸地發(fā)生相親相愛的關系。師生之間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達到精神融洽;一所學校,只有師生之間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融,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陶行知是集言教與身教為一體的人民教育家。對朋友與人為善,對學生誨人不倦。陶行知的一生是時時、事事、處處為人師表,以身立教的一生。在現(xiàn)在的社會轉型期,人心浮躁,物欲橫流,教師學習陶先生的這一精種,顯得大有必要。
學習他艱苦奮斗、敬業(yè)樂干的精神
陶行知艱苦奮斗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們效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在一無權而無錢、辦學靠募捐的極端困難條件下,陶先生為改革舊教育、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培養(yǎng)出了成百上千的優(yōu)秀英才,喚醒起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參加革命斗爭。這中間,他遇到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他曾三次被反動派通緝,但他毫不動搖,決不氣餒,一如既往地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白手起家,住帳篷、睡牛棚,他樂以忘優(yōu);他視困難如“鐵釘”,用頭“碰一根,化一根”。陶先生有句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奮斗是成功之父。”他一生獻身祖國教育事業(yè),甘苦歷多,但他始終保持一種崇高的樂觀主義精神。他把埋頭苦干改作“抬頭樂干”。一代偉大人民教育家的崇高信念、頑強毅力盡顯其中。當今,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辦學和教育改革的征途上,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仍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要用陶先生“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的名言來激勵自己。勇于探索,開拓進取,艱苦奮斗。
學習他愛滿天下的博愛精神
陶先生有一顆偉大的愛心,這是他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支柱。他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生、愛朋友、愛科學、愛真理、愛民主,愛那最光明最先進最新鮮的事和物!沒有愛,便不成為教育。酷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是他獻身祖國教育事業(yè)的基礎和動力,是他苦鉆教育,徹悟教育真諦,成為聞名中外大教育家的原因所在。也正因為此,陶先生才能愛滿天下,樂育英才,成就傲岸英俊之大才。1915年,陶行知在美國獲取政治碩士學位后,又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學教育,立志獻身人民教育事業(yè),教育救國。他學成后,謝絕了美國的高薪挽留,返回祖國,投身到中國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去。陶行知說“: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我覺得凡是腳站在中國的土地上,嘴吃中國五谷,身穿中國衣服的,無論男女老少,都應當愛國。”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如熊熊大火跳燃于這行間字里。在陶先生的心目中,祖國和人民,孩子和青年最大,最大,比什么都偉大!重溫陶先生人格精神,思想精髓,就要我們立足本職工作,把陶先生諸多高尚品格融匯到自己的教育教學行動當中去,落實到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的實際行動之中。唯如此,我們的師德修養(yǎng)才能夠切實地得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