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學本科論文
作者:庾文焰 單位:玉溪師范學院
以學生能力形成為目標的教學思路沒有在實踐教學上形成體系和基本模式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其內涵包括以下基本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觀摩旁聽審判模式、組織課堂討論模式,模擬法庭對抗演練模式、媒體教學模式、社區法律援助、診所式法學教學、及畢業實習。在本科法學教育中,這些是較為常規的實踐教學方式,目前我們除了畢業實習較為體系,在教學計劃中完整呈現,模擬法庭演練和診所式法學教育開設成選修課外,其他的實踐教學方式并未得以全面展開和實施,并未納入實踐教學的整體模式中并形成體系,老師對此自主把控,做隨心功德,實踐教學的特點沒有完全在教學中得以體現。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鏈。
“雙師型”教師、經費支持遠遠達不到實踐教學所需實踐教學往往是向第二課堂的延伸,實踐教學的各環節都離不開經費的支撐。如模擬法庭對抗所需的制作所有的案件卷宗文本的復印費、旁聽觀摩庭審及社會法律援助所需的外出差旅費等。這些基本費用的欠缺導致我們的實踐教學不能全方位鋪開,只能限于課堂上的一些基本方式,也導致實踐教學的質量不能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實習基地較少,“雙師型”教師較為缺乏,由于機制的原因,許多老師不愿在實踐教學環節上下功夫,制約著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實踐教學與學校常規教學管理制度的沖突現正各高校都在推進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從宏觀角度設置了比例學分、學科門數及學時,從專業的角度進行調控的面較小,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構建余地不大。強化實踐教學我們必要時是需要以犧牲常規管理制度為代價的,要充分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發揮的空間,比如期中教學檢查中的教學進度的檢查就需弱化;比如考試模式和評價機制上,可以給我們一些空間,總評成績的比例組合上我們可以不限于學校的規定;比如在實踐教學中有調換課的需要,能不能不那么艱難,那么麻煩。如果這些是常規教務管理制度不能在我們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中稍作讓步的話,這些沖突無法解決的話,構建實踐教學的模式也是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是無法適從的。
構建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專業教師要從根本上轉換實踐教學的觀念首先從理念上要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有全新的突破性的認識。法學教育的實踐性強是本專業的一個突出的重要的特征,一個法學本科學生經過四年的法學教育,如果沒有具備相應的實踐運用能力,就算每門課都是九十分以上,這樣的培養模式本身就是失敗的,法學教育的根基就在于要能把傳授的法學理論知識具體運用到司法實務的個案當中。對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是法學教育的重中之重,整個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都應以此作為基礎。其次,在實踐教學的運行中,老師要學會轉化角色,強化學生才是實踐教學的主體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積極性和創新性,老師僅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是配角,學生才是主角。這樣學生才能全情投入到相應的身份中去,主導對整個案件的走向,才能扮演好相應的角色。
(二)歸納實踐教學體系,合理設置法學實踐課程體系,法學實踐教學從體系上應分為法律課程體系和實習課程體系,前者如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教學、法律診所式教學等在課堂上能展示完成的;后者包括見習和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見習具體可通過旁聽觀摩法院庭審、社區法律援助,法律咨詢等全面展開。使每個學生都能系統地分層次分階段接受實踐環節的打磨和錘練。這些課程體系準確地講是實踐教學的諸多環節和方式,在課程教學中老師都在加以運用,問題是要構建實踐教學的模式,這些方式和手段就應設置在具體的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而不是零散的自主把控和運用。以本院為例,目前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基本形成實踐課程的基本體系,模擬法庭教學和診所式教學是制定在教學計劃的選修課中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寫作也是進入教學計劃中的。那么其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怎么跟進,筆者認為包括模擬法庭教學和診所式法學教學不應僅僅是一門課程的開設,它是實踐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手段,應該大量運用到其他專業課課程教學中去。所有的這些方式和手段不也不可能一一列舉到人才培養方案中,更重要的是在每門課的課程實施方案及教學大綱中加以呈現。
(三)打造成“雙師型”教學隊伍,提高教師法律實踐能力,這是構建實踐教學模式的基礎和前提法學教育的師資力量較為側重的是教師自身的處理法律實務的能力,法學教師如果沒有接觸過法律實務,就沒有司法的感性認識,就不能身體力行地帶動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能獲得學生一致好評的老師大多數恰恰就是從事過司法實務工作的,能很深動很能貼切很自然地把司法工作的實踐經驗、常識、技能帶進課堂教學中,也能把法學理論更多地運用到司法個案中,有更多的不同角度的思考,讓學生受益良多。因此鼓勵法學教師考取司法資格,兼職從事律師工作,成為“雙師”型的老師,對于提升學生的司法操作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和手段。另外,也可把相關司法部門的司法工作人員請進來,成為我們的外聘教師,利用我們的模擬法庭和各種實踐教學環節實操演練個案,讓學生對法律實踐有直觀的的了解和認識,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
對構建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建議
(一)在實踐教學方式上多做文章,把一些常規的實踐教學環節發揮到極致。以本院為例,問卷調查最喜歡的實踐教學方式,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普遍認同案例教學法。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在講授法學理論后,針對性地分析相關案例以回應所傳授的知識,有點類似于數學中的套公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邏輯思維及解決實際個案的能力,教師有一手操辦的嫌疑,效果未免顯著。若換一角度,老師可提前將課堂上所需要的案例交給學生,并列出相關法條、司法解釋等參考資料。由學生在課下做足功夫,課堂上交由學生講授、交流、辯論,最后由教師分析總結。反向思維恰恰能促進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使案例教學的效果突顯。另外,像模擬法庭控辯及法律珍所式教學也應在常規教學中穿插進行。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這些方式演繹具體案例,實操各種職業技能。
(二)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大綱,全面展現實踐教學的整體過程。按規定,每門專業課的授課老師都制定了課程實施方案以展示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具體思路、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試評價標準等以全面規范該課程的教學,提升教學質量。但實際上對實踐教學的呈現幾乎沒有,應增定實踐教學大綱,從該課程設置的目的和任務、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的具體方式,在實踐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等構建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案,使實踐教學的施行有合理的依據,據此有效規范的展開,不再零散、雜亂無章。以刑法課程為例,刑法學是本科層次法學專業十六門核心主干課程之一,以其總則和分則規定為基礎進行展開講授,分兩個學期進行,周課時量4個學時,共計8個學分。那么在刑法學的實踐教學大綱中的擬定中,首先要明確的是在方案中哪些是實踐教學的重點章節,或說實踐教學從課程教學的什么時間段推進更為科學合理,具體要設計案例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比例,一學期中至少組織幾次模擬法庭活動,診所式教學在課程教學中如何跟進,課堂討論怎么安排;社會實踐中,明確一學期中組織幾次旁聽庭審觀摩,組織幾次社區法律援助活動。另外對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也要隨之跟上,實踐教學的考察力度要加大,占學科總成績的比例也要提升,可以至30%甚至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