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兒科醫學論文
本文作者:劉艷 陳瑜 羅小平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
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實習醫生進入兒科前必須掌握規范的診療技術,即實習醫生必須進行入科前的培訓,其內容為兒科常用藥物及計算方法、兒科常見病、病歷書寫及相關醫療制度。病歷書寫是對實習醫生臨床思維能力的考核,包括:采集病史時,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意識;歸納病例特點時,概括能力;診斷分析中的診斷思路、推理層次、邏輯性判斷和文字表達等,它能夠有效反映實習醫生的臨床思維活動[4]。因此,在臨床實習帶教中,教師應教導實習醫生重視病歷書寫,充分認識病歷的價值,病歷既是確定診斷和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據,又是臨床科研的重要資料,更是一種法律文書,即解決醫患糾紛的重要法律依據。所以,實習醫生必須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肅、認真書寫病歷。帶教教師要及時糾正病歷書寫錯誤,提高實習醫生書寫醫療文書的效率和質量,并對其進行常用診療技術的培訓,讓實習醫生熟練掌握換藥、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基本操作技術,強化無菌觀念。實習醫生在臨床實踐中將不可避免地與患兒接觸,患兒與其家屬的配合是實習醫生順利完成實習工作的保證。實習醫生應具備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才能掌握患兒的心理,取得患兒的信賴,讓患兒主動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兒科因其特殊性,要求實習醫生不僅要和家長溝通,還應掌握兒童心理,學會與患兒交流,盡可能地為患兒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取得患兒和家長的信任和配合。實習醫生在溝通中既要善于傾聽,又要善于提問,以營造寬松和諧的談話氛圍。從患者直接獲得的第一手資料,是醫生進行臨床思維的根據[5]。醫生收集病史,本質上就是一種探索的過程。詳細掌握疾病的相關信息是形成臨床思維的關鍵。帶教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運用提示、暗示、糾正、引導等多種手段來幫助實習醫生學會正確的病史采集方法。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調動全部感知能力,高度集中地從患者的體型、姿態、面色、語調、表情等諸多方面,篩取各種可能有意義的病情資料。有時一個小發現,都可能是明確診斷,縮短診斷時間的關鍵。通過收集病史,醫生對病情已有初步了解,進一步通過查體尋找陽性或陰性體征,可使診斷更加接近實際病情。臨床帶教教師應幫助實習醫生掌握對患者的癥狀分析方法,教會他們準確地進行體格檢查,然后就患者的特點進行總結,理順其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得出初步的診斷結果和處理方案。同時,引導實習醫生掌握橫向思維方法,學會相關疾病的鑒別與診斷方法。
改革實習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科為基礎、教師為中心、實習醫生被動的接受灌輸式教學,往往使實習醫生失去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近年來,武漢市某醫院兒科學教研室在實習帶教過程中,通過不斷摸索、改進、實踐,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其中,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臨床教學方法,作為臨床教學的手段之一[6],收到良好的效果。PBL教學法強調以實習醫生的主動學習為主,鼓勵實習醫生自主探究和對所學的基礎理論及基礎進行反思,強調帶教老師的引導作用等[7-8]。在臨床實習時,教師應選擇一些典型病例,以實習醫生為主體,帶教教師為主導,引導實習醫生圍繞教師所提出的與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等密切相關的問題為中心,在完成病歷作業過程中主動思考、廣泛查閱資料、分析并判斷,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臨床思維和分析能力。例如學習兒童腎病綜合征時,教師選擇好典型病例后,首先,提出水腫常見病因、蛋白尿常見原因、尿的生成等問題。其次,提出腎病綜合征臨床特點、病因、常見并發癥、相關實驗室檢查及診斷、鑒別診斷方法。第三,提出腎病綜合征腎活檢指征、病理分型、治療原則及影響預后的因素。實習醫生會圍繞這些問題結合病例資料,查閱教科書及相關文獻。通過這3次提問,實習醫生對腎病綜合征已熟練掌握。PBL教學法能給實習醫生更多的主動權和發揮空間,使其對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得到明顯提高。生動、互動的形式既充分調動了實習醫生的學習熱情,又提高了實習醫生的臨床思維和技能。
臨床教學實踐。由主治醫師結合具體的典型患者進行講解,并介紹該患者所患疾病的診斷標準,以及介紹具體患者相關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讓實習醫生了解該患者的表現與診斷標準的符合度,同時講解排除另一疾病的依據和理由。這樣讓實習醫生將理論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具體應用于臨床,以了解臨床實踐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診斷的思維過程。此外,教師應定期組織實習醫生參加疑難病例、死亡病例討論,醫療差錯、事故的分析等,使實習醫生從中獲得豐富的理論知識與臨床經驗,擴大眼界,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并從中吸取教訓。典型病例討論。病例討論是提高醫師臨床思維能力的必要環節。臨床帶教教師將病例資料展示給實習醫生,要求他們預習并查找相關資料;討論時由實習醫生逐個提出對該病例的病情分析、實驗室檢查和初步的診斷,然后在教師引導下讓實習醫生根據病例的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查找有意義的病史資料,進行分析、判斷,得出該病例的正確診斷;明確診斷后,教師繼續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出這類病例的臨床特征、診斷的方法,最后要求實習醫生為該病例列出診療措施。這種典型病例討論教學,可確保實習醫師臨床思維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臨床小講座。每周教師應在固定的時間,組織實習醫生進行臨床小講座,小講座的選題涉及到兒科的每個專業。講座時除了臨床醫生主講外,可采取Sandwich教學法[9]。例如在講授兒童血尿時,將教師講授的內容打散,中間穿插實習醫生分組討論,實習醫生通過對問題討論,使問題的結論越來越清晰,最后教師將血尿的診斷流程、鑒別診斷及實驗室檢查進行匯總,理清思路。通過這樣的臨床教學,能調動實習醫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注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由于傳統的醫學課程設置主要以學科為中心,課程之間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實習醫生易形成單一的縱向思維方式,這種方式束縛了實習醫生的思路;在臨床實踐中,患者往往以某一癥狀為主訴,而類似癥狀的疾病有好幾種或數十種。因此,除了順向思維外,還要注重對實習醫生進行逆向思維和橫向思維的培養。臨床實踐中許多疾病往往具有不典型的癥狀和表現,如果按照常規的診斷思路遇到困難時,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可以根據已有的信息和經驗,先進行試驗性治療,待治療有效時再回過頭來確定診斷。例如對于高度懷疑結核的患者,可給予抗癆藥進行診斷性治療,若療效好,可以確定結核的診斷。橫向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它對于臨床工作及科研有重要的意義。橫向思維要求醫生有寬闊的視野和發散思維的能力,同時又需要嚴謹的態度。例如面對發熱待查的患兒,應進行詳細的病史收集,引導實習醫生充分考慮各種疾病的可能性。讓實習醫生大致判斷是感染性發熱,還是非感染性發熱。如果高度懷疑是感染性發熱,則繼續尋找感染部位。若考慮非感染性發熱的可能性大則要進一步診斷是腫瘤、結締組織疾病,還是體溫調節中樞異常,在仔細鑒別的基礎上做出判斷。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均對兒科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實習醫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臨床思維能力。臨床實習是培養實習醫生逐步建立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也是提高實習醫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教學階段。實習醫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才能適應臨床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