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課程改革論文
本文作者:周廣 單位:淄博市周村區萌水中學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課程中,教學形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教師占了及其重要的地位,體育課程教學應是以教師為主,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主導這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并且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中心及其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學應改變以往以為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校的最終責任是為了培養和服務學生,因此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以學生為主體與中心,教師起到引導學生正常發展的作用。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往往是采用全體學生統一標準進行教學,沒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新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潛力得以發揮,達到逐漸提高的培養學生的目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單一。
在以前的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單一,簡單地靠運動的成績進行評價,運動成績是學生體能的一種表現,但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的評價方式并不全面。在以前的體育教學大綱中,對于初中體育教學的內容,規定得較為空泛與死板,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時,學習到的體育知識較為淺乏。在進行課改后,體育教學較更為側重與學生的戰術與技術的運用,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自身的條件及其興趣愛好,確定教學內容及其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體育教學氛圍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及其技能,初中體育教學的課程改革,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多方面的評價,讓學生的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前的初中體育課程上,教師在教學中起著主體地位,學生的地位相對被動。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在新課程改革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確的體現,學生成為了體育教學的中心,有著學習的主動權,教師的主導地位相比以前較為弱化,讓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成為體育課程教學的參與者,這樣不但可以創造出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還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以往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中,學生是通過教師所制定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體育教學,而且教師又是通過教材來制度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只能學習到教材內的知識,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發展。新課程改革下,我們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具有開放性的教學內容、目標及其方法成為教學的主導,使得體育教學課程的趣味性增加,也使得學生全面素質得以增強。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為了應付考試,致使體育教師過分的注重于培養學生的技能,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較為忽視。在進行新課改以后,不能僅僅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應從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
新課改以前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情況導致教師的主導思想得以過分強化,而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其情感則往往受到忽視,體育教學模式就是老師講解與演練,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實際的教學效果也往往較差。新課改之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確與保證,學生的自身情感與體驗成為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影響因素,學生的素質的全面發展才是如今初中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事業進步的重大體現,新課改,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也讓教學內容更容易為學生所接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改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應遵照新課程標準下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得以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