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創新論文
本文作者:張玉智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
所謂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是指在海量信息時代高等院校對各種社會需求信息不加任何分析、加工、整理和過濾,信息可以自由生產、傳遞、循環與再造,創新創業信息—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之間呈現的非均衡狀態。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主要表現在信息爆炸、信息超載、信息阻滯、信息侵犯、信息污染、信息虛假和信息欺詐等。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主要特征為信息生產的隨意性、信息加工的混亂性、信息傳遞的自由性、信息影響的廣泛性和信息吞吐的無序性【7】。在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訓練的依賴性大多集中于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驗室、校內研究所,課外訓練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力比較大,課內訓練已經不再是影響創新創業信息生態環境的重要因子,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主要取決于課外訓練。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系如圖1所示。如果以縱軸Y代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以橫軸X代表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則開放信息生態環境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曲線為Q1。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信息生態環境由X1到X2的逐步開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則呈現由Y2向Y1遞減運動,換言之,若滿足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由低到高即由Y1向Y2D的轉變,則創新創業的信息生態環境必須呈由完全開放向基本開放即由X2向X1遞減運動。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信息生態環境由完全開放運行到基本開放即由X2運動到X1,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也不可能達到最高,因為開放信息生態環境的干擾始終存在。實踐表明,在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學校接收的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息雖以教育主管部門為主,但共青團組織開展的各類創業大賽,以及各行業協會組織的全國或區域性競賽來越來越多,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要求五花八門,高校已經無所適從【8】;指導教師獲取的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方案信息一般來自學校,也有部分來自實習基地、實驗室、研究所,抑或是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這些信息紛繁復雜,導師已經疲于應對;因政出多門,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興趣逐步分散,很難集中精力開展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活動。在這樣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無法提高。
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
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是指能夠保持創新創業信息—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這一系統在一定范圍內經常處于均衡狀態的信息環境。所謂一定范圍,是指創新創業信息所蘊涵的內在價值與大學生所期望的預期效果的相關性而言。所謂均衡狀態,是指大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面對紛繁復雜的政策信息、企業信息、市場信息以及技術信息,能夠采取正確的策略加以梳理、分析和應用,使信息負載、信息比例、信息時效、信息影響、信息受眾都處于對稱、穩定、通達或均衡狀態,從而實現創新創業信息—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之間形成相對均衡發展的狀態。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主要特征包括生態性、真實性、應時性、效用性、通達性和聯動性,是綠色的、實在的、及時的、有用的、通暢的和互動的信息。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系如圖2所示。如果以縱軸Y代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以橫軸X代表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則收斂信息生態環境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為Q2曲線。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信息生態環境由X2到X1的逐步收斂,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則呈現由Y1向Y2遞增運動,即信息生態環境越收斂,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越高。換言之,若滿足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由低到高即由Y1向Y2的轉變,則創新創業信息生態環境必須呈由基本收斂向完全收斂即由X2向X1遞減運動。值得提及的是,在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高于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且在信息生態環境完全收斂時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為最高。在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訓練的依賴性不再完全借助于實習基地、實驗室和研究所,而是通過課內理論創新與課外技術創新相結合,將理論付諸于實踐;同時,大學生對創新創業信息的分析也不僅局限于政策面分析、基本面分析、消息面分析和制度面分析等基礎面分析,也側重于專業分析,專業分析與基礎面分析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力所占的比重基本平衡。因此,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來看,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明顯高于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創新創業信息;二是信息無效,即創新創業信息要么過時老化、要么無法實現;三是信息真空,即在一定的時期內創新創業信息呈真空狀態。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主要特征表現為在信息的生產環節,生產者減少產量;在信息的加工環節,加工者減少加工量;在信息的傳遞環節,傳遞者減少傳遞量;在信息的利用環節,利用者減少瀏覽量;在信息的再生環節,再生者減少吞吐量。在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下,由于缺乏對企業動態和市場需求的了解,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訓練的依賴性僅局限于課內訓練。因此,專業分析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力最大。如果以縱軸Y代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以橫軸X代表真空信息生態環境,則真空信息生態環境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為Q3曲線。隨著信息生態環境由基本真空環境向完全真空環境即由X0向O過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則呈現由Y0到O的由高到低遞減運動。換言之,若使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由低到高即由O向Y0運動,就必須使信息生態環境由完全真空O向基本真空X0轉變。完全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只有短時間的存在,長期的真空信息生態環境是不存在的。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實際上也是信息生態失衡的一種表現,在這種狀態下,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只能圍繞課堂展開,實驗室、實習基地無法提供必要的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優化和規范創新創業信息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信息生態環境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將開放的、收斂的和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下人才培養質量綜合起來,可得到如圖4所示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模型。圖4中,X代表信息生態環境,Y代表人才培養質量,X'代表開放的信息生態環境,X''代表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O代表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則信息生態環境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為Q曲線。信息生態環境沿X軸左右移動,人才培養質量沿Y軸上下移動。X距離X"越遠,或者越接近X'和O,則Y就會距離O越近,這表明在開放和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X'和O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最低;X距離X"越近,則Y就會距離O越遠,這表明在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X"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最高,為Y'。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要使Y'不斷提升,必須使X'和O不斷向X''靠攏。也就是說,只有開放的和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不斷趨向于收斂的信息生態環境時,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才會不斷提高。基于此,高校、指導教師以及大學生本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⑴高等學校應不斷優化開放的創新創業信息生態環境,建立科學的信息接收、評價、利用機制。對于縱向創新創業項目,由教務處、團委、學生處合署辦公,根據項目信息聘請創新創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從眾多的項目策劃中遴選出具有一定創新性、可操作性和競爭力的項目重點培育和孵化,支持這些項目參加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業大賽、挑戰杯,不斷充實和完善項目內容,實現從訓練項目到創業項目的蛻變。對于各類行業協會以及大型企業舉辦的全國或區域性創新創業競賽,應甄別和評價該類信息的性質及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方面的意義,使得大學生參與的創新創業競賽數量適當,質量優良。⑵指導教師應不斷改造真空的創新創業信息生態環境,合理引導大學生課堂內外訓練興趣。創新創業項目信息的利用離不開專業理論支撐,如果一味地依賴實習基地、實驗室、研究所,而忽視課堂信息,那么缺乏理論基礎的創新創業項目必然會金絮其外;反過來,如果過分強調理論信息,而忽視學生的實踐操作,那么該項目也一定是中強外干。因此,導師應在不斷積累自身理論信息的前提下,結合研究方向和科研項目進一步豐富實踐信息,提升自身信息素質,改造真空的信息生態環境,引導學生開展課堂內外訓練興趣。⑶大學生也應不斷適應收斂的創新創業信息生態環境,根據項目信息積極把握訓練節奏。雖然課外訓練能夠增加感性認識,鍛煉操作能力,提供想象空間,但是當實踐過程中遇到障礙,還必須到課堂上研究相關文獻信息。單純依靠課外訓練反而會欲速不達,必要的課內學習學時還不應該被壓縮。大學生應該在理論課程學習過程中打牢基礎,輔之以適當的課外訓練,使項目日趨完善,適應收斂的創新創業信息生態環境,使創新創業訓練達到應有的效果,使自己成為名符其實的創新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