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旅游論文
旅游資源的粗放式開發和盲目利用
許多地區的政府有關部門在開發旅游資源時,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與規劃,便匆忙開發。特別是新旅游區的開發,開發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論證與總體規劃的條件下,便盲目地進行探索時,粗放式的開發,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貴重旅游資源的損害與浪費。如:被譽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由于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上游和周邊森林遭到大肆的砍伐,使這里湖泊水每年降低6—30厘米。有關部門為了大量攬客,在九寨溝內大量建造賓館,嚴重損壞了景區的自然美。世界上最高、載重量最大的戶外觀光電梯,張家界百龍觀光電梯,其350米的高度比法國埃菲爾鐵塔觀光電梯還要高出233米。它雖然贏得了兩項世界之最,方便了游人,增加了地方稅收。但它對景觀美感的破壞是毀滅性的。它讓地質、旅游、美學等專家學者扼腕,讓真正懂得美、欣賞美的旅游者痛惜。相對來說國際生態旅游的景區管理更加趨向于可持續性發展,注重自然環境和人類的和諧共生以及公眾的長遠利益。美國政府規定,禁止在國家公園中建造豪華賓館,只允許設立簡易的過夜設施,但保證安全和衛生。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的國家公園內見不到賓館飯店,有的只是供游人野營的古樸而簡易的基地,高質量的游景道和各種向導性的指示牌。而且就是這些基本設施,也力圖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的干擾和影響,并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德國阿爾卑斯山國家公園的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公園內并無一條索道,若干條索道都是設在公園之外的。意大利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在2005年被認定為世界公園之后,就受到來自當地作家,旅游組織和運營商,企業,農場主,大學和研究機構,學校,志愿者以及環境保護組織的大力關注。為了突出其新興地位,公園的管理者設計和實施了新型的可持續發展旅游戰略。該戰略將這一區域所有的旅游利益相關者組織起來,舉行辯論。結論是,將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該地區自然景觀,文化遺產,傳統飲食和運動設施以及該地區獨特的地質風貌的總體布局相結合。文化景觀和歷史建筑遺跡與當地飲食結合起來,用以增加產品價值,相關的教育性考察避免旅游高峰期,這一舉措也可以幫助旅游季節性周期的延長。這樣一來,地質旅游在促進地質,文化和區域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和當地區域利益平衡之間找到了替代性的解決方案。
生態旅游環境污染嚴重
生態旅游環境的污染可分為自然生態環境污染和物質主義精神污染。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旅游業發展迅速,而又缺乏規劃和管理,國民的生態意識較差,可以說旅游到哪里,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風景區內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廢渣、廢物劇增。馳名世界的泰山、黃山垃圾隨處可見,甚至連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也留下了游客眾多的飲料袋、包裝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費巨資去清除。在經濟大潮的帶動下,很多原本淳樸偏遠地區居民開始不擇手段賺錢,民俗民風喪失原汁原味。例如在珠峰圣潔的雪山下,游客想要和當地藏民合影必須要付錢才可以。
生態旅游規劃滯后
生態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產品或旅游方式,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和環境多重目標的統一。因此,生態旅游的規劃設計十分重要,只有通過科學的制度安排和機制設計,才能使多重目標協調統一起來。當前,我國生態旅游規劃工作還比較滯后,特別是規劃理念、專業化水平和規劃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借鑒和運用國際上發展生態旅游的先進理念和方法。例如,同樣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在生態旅游規劃方面就很重視。巴西位于塞拉阿州的阿拉里皮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上現存的最為重要的化石之一桑塔納化石。2001年起在里約熱內盧的地質服務部門開發了CaminhosGeológicos工程(地質路徑工程)。該項目的目的在于通過專業知識傳播來保護和開發國家地質遺跡。截止到2008年,該項目已經在里約熱內盧地區的26個市級機構設置了67個專家組。這樣,地質路線和地質教育就可以通過小冊子,旅游指南和視聽材料網站在游客,當地社區和地質科學之間建立起緊密聯系。通過這些專業信息來幫助游客提高對于地質遺產和其他自然景觀的認識。
政府在生態旅游中投入不足
發展生態旅游,應當將自然保護區視為保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科研基地和公眾教育和生態旅游基地,拒絕商業運作,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發展生態旅游就需要相應的保護性投入,需要有科研、管理隊伍的跟進,需要建設相應的交通、通信和裝備等保障設施,對環境整治也有特殊的要求。這些方面都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在一些地域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支撐發展生態旅游的資源匱乏更為突出,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發達國家,都將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納入社會公益事業,每年由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國家公園內的一切設施,包括道路、野營地、游景道和游客中心等均由政府投資建設。美國總統羅斯福確立了國家公園的發展理念。他曾給《戶外生活》雜志撰稿,在文章中說:“我們不是為了一時,而是為了長遠。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不但要想到目前享受極大的繁榮,同時要考慮到這種繁榮是建立在合理運用的基礎上,以保證未來的更大成功。”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國家公園局每年預算為1.148億澳元,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撥款和市政稅收,而公園本身經營收入僅0.1億元。但是由于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與西方不一樣,中國多數景點景區是需要自負盈虧的,它們不但要養活自己,也要考慮維護與發展的問題。因此,中國名山大川動輒上百元的門票,被媒體戲稱為世界上門票最貴的國家。而國民收入是我國數倍的美國,“世界遺產”級別的景點,門票更多的時候是按車收費,而不是按人收費。一輛車花費“入門費”10美元到25美元,一個家庭三四個人,買一張票就可以在7天內自由進出景區。
總結
總體來說,中國的生態旅游作為一項新興產業發展晚,起點高。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很多的問題和失誤,但是在不斷地摸索中,亦獲得了不俗的成績。生態旅游引領了鄉村市場消費,旅游市場定位和產品促銷方面的轉變,并且為可持續發展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品牌效應。中國的生態旅游環境也將逐漸和國際接軌,實現旅游市場和生態環境的雙贏局面。(本文作者:周家怡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經濟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