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制教育論文
開展豐富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法制教育的應用性、實踐性很強,因此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實踐推動理論的學習,只有如此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法制教育也是“認同”規范、“接受”規范和“消化”規范的教育,是培養自覺、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體現民主、正義、效率、公平等現代法治理念的教育,依靠傳統的枯燥的無味的“課堂說教”事實上很難奏效,較適宜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這些規范。因此,高校進行法制教育,僅僅依靠傳統的單一教學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因此,除了日常的法制教育課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法制教育實踐活動,比如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組織大學生進行法律知識宣傳、組織模擬法庭活動、參觀考察監獄、勞教所、戒毒所等,也可以讓大學生旁聽真實案件的開庭審理,讓大學生在真實的庭審中更直觀地接受法制教育。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形式能增強大學生對法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能增加大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
營造健康校園的法治氛圍,創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
大學生每天生活在校園環境之中,校園法治教育環境如何,對他們法律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缺乏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一方面會強化學生對法的負面認識,另一方面又將直接消解正面教育的效果。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對于增強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意義。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教育環境,必須加強高校的學風和校風建設,在全校形成一個大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校規、校紀是法律的一個重要體現。很難想象在一所紀律松弛的學校里畢業的大學生會成為一個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和嚴守紀律、法律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應該制訂必要的紀律和規章制度,并堅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維護規章制度的嚴肅性,這樣的學風校風環境對大學生無疑是一種示范、一種教化、一種熏陶,一種強大的潛移默化。還要加強對校內外環境的綜合治理。[1]高校應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保證學校周邊擁有一個健康的環境。形成一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良好法治環境。同時,學校的報紙欄、廣播、電視、網絡是學校主要的宣傳和傳播媒體,通過文字、聲頻、視頻等形式,經常地、形象化地影響學生生活。還有,法制講座、法制宣傳教育專題影片、案例展覽、以及法律知識競賽活動,這些都是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載體。
完善法制教育評估體系,提高法制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評價體系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觀地評價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成效,并通過評價結果使大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所以我們應該改變以往只注重考試分數的法制教育評估機制,確定新的法制教育評估標準。即采用理論考試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考核方法的評估體系。這樣既可以激勵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又能夠促進學生注重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以消極態度對待,甚至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違法犯罪的發生。
加強法制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法制教育質量
法制教育是一項政治性、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教育,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規范的內容和相對穩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須有受過正規培訓、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法律教師隊伍。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實效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高校對法制教育師資的投入力度。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根本保證。教師素質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到法制教育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有很大的影響。部分高校缺少專業的法律老師,法律教育不夠深刻,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要通過以下途徑加強法制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一是要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出一支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知識、豐富的法律教學經驗的教師隊伍。二是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堅持教育與實踐、教學與科研并舉。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組織教學和實施教學的能力,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才能使教學效果不斷提高。三是教師的多元化。[2]以專職教師為主體,還可以聘請一些具有豐富法律實踐經驗和法律教學經驗的人才兼職教學,以充實教師力量。總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是一項復雜和系統的工程。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基地的高校,必須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培養出政治覺悟高、法律意識強、道德品質好、知識水平高的大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推動民主法治進程,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促進依法治國宏偉目標的實現。(本文作者:姜迪 趙明媚 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