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工程論文
基于校企聯合的計算機網絡工程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
近兩年來,我系邀請了一些知名IT企業人員來校進行課程設計指導,其中,先后兩次邀請了長沙“藍狐網絡技術培訓中心”人員來校協助指導2007級、2008級網絡工程專業學生“計算機網絡工程”課程設計,公司派來了項目經理和技術人員,與我系的任課教師一起進行為期2周的課程設計指導工作。課程設計以“CDIO”(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施、Operate運作)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2],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環節:課程設計題目的確定、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和課程設計的成績評定。課程設計題目的確定。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工程課的內容不斷更新和完善,內容很“泛”,且與其他課交叉的內容較多,不同的教材其內容大不一樣[3-5]。我們目前使用的是石炎生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網絡工程實用教程》(第2版)。
在選題時我們重點考慮了以下幾方面:一是要體現“目標性”,從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上整體考慮該課程要培養學生哪些素質和能力;二是要體現“工程性”,計算機網絡工程是名副其實的工程性質的課程,是需要在實驗室動手操作的;三是要體現“可行性”,包括實驗條件的可行性和學生知識能力的可行性;四是要體現“自主性”,對課程設計題目教師只劃定一個大致框架,要求學生自主確定設計題目。最后,我們確定此次課程設計的主題是“XX公司/學校網絡設計方案”,可以是一個校園網設計,也可以是一個企業網的設計。要完成該課題的設計任務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的計算機網絡原理知識和計算機網絡工程知識,如網絡需求分析、網絡規劃、設備選型、交換機/路由器的配置、網絡安全、網絡管理等。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計算機網絡工程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包括選題、專題講座、項目實驗、規劃方案撰寫、答辯等幾個環節。(在確定選題后,由公司人員進行5個專題講座,每個講座3~4課時,內容包括:①網絡技術行業分析與企業網絡規劃,②企業遠程接入網絡解決方案,③企業分支本地網絡解決方案,④企業總部本地網絡解決方案,⑤廣域網數據鏈路層協議HDLC與PPP。每一講均有精致的PPT,圖文并茂,站在企業的角度講解,介紹大量工作經驗和案例,傳播企業文化。專題講座并非理論課的重復,而是進一步擴展了教材內容,更加貼近社會實際,學生聽了之后收獲很大,初步了解了公司在做什么,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進而知道自己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
(每一專題講座之后,要進行1~2個項目實驗。藍狐網絡技術培訓中心結合實際編寫了較詳細的網絡工程實驗指南,還開發了用于實驗的模擬器。每一專題講座之后,需要在模擬器上完成1~2個項目實驗,如“小型企業局域網項目實驗”、“企業分支局域網項目實驗”、“企業總部局域網項目實驗”、“小型企業廣域網項目實驗”、“小型企業網OSPF項目實驗”、“企業網Internet接入與NAT項目實驗”等[6]。所有實驗(包括模擬實驗和真實實驗)全部安排在網絡工程實驗室進行。學生可以在實驗室的電腦上做模擬實驗,也可以用真實的網絡設備來做實驗。在實驗時我們加強了實驗指導力量,公司技術人員和任課教師、實驗教師一起來指導實驗,保證了實驗效果。如果課堂上沒有完成實驗任務或者需要鞏固實驗內容,學生還可以回寢室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模擬器,繼續做實驗。(學生完成專題項目實驗后,基本上掌握了構建企業網的技術要領,可以進行網絡方案設計了。教師給學生提供幾個網絡設計案例參考,并簡述其基本框架,使學生明了設計方案從結構上應包含哪些模塊。我們按學號順序分組,每4人一組,按學號順序分組可避免成績優秀的學生集中在幾個組而成績差的集中在另幾個組。
設計方案完成后,學生需要進行公開答辯,4位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模擬網絡公司的形式設計一個網絡規劃競標方案,并設“總經理”、“售前工程師”、“項目經理/技術總監”和“售后工程師”4個角色,每個同學扮演一個角色在講臺上演講,并現場回答提問。學生充當上述角色時感到興奮且有壓力。他們積極性非常高,小組人員既分工又合作;既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又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攻克難關,認認真真討論技術要點,加班加點寫設計方案。(方案初稿形成后,指導教師進行審閱,經反復修改后打印成冊,參加課程設計答辯。每個小組答辯時間在20分鐘以內,均要做好答辯PPT,4個人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陳述各自的內容,并現場回答答辯組的提問,評委根據答辯情況給出答辯成績。課程設計的成績評定。課程設計的成績是根據出勤、實驗和規劃方案撰寫及答辯情況綜合評定的。其中出勤占30%,實驗情況占30%,網絡規劃方案的撰寫及答辯情況占40%。成績評定客觀合理,較好地反映了學生課程設計的情況。
基于校企聯合的計算機網絡工程課程
設計的特色上面是我校基于校企聯合的計算機網絡工程課程設計的一些做法,從兩屆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來看,它體現了一些特色——“二一一”特色,即“二合”、“一作”、“一演”。“二合”是指“校企聯合”和“虛實結合”,“一作”是指“小組協作”,“一演”是指“角色扮演”。校企聯合,互利多贏。我系已在多門課程中實施校企聯合式的課程設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校必須緊跟社會需求,請IT行業的公司來校指導課程設計,以達到校企雙方多贏的目的。首先,它確保了課程設計的質量,切切實實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提升,這是我們開展校企聯合式課程設計的初衷。其次,學生足不出門就了解到IT行業的行情,了解項目開發的最新技術,從而能早一點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確該往哪些方面去努力。第三,高校教師有高學歷高職稱,但不一定有高技能。對于地方本科院校來說,需要一批“雙師型”(“教師”和“工程師”)師資,像網絡工程這樣的工程型專業,需要教師具有工程能力,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提高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