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會生態論文
通過對廢棄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能減少垃圾的產生,利用較少原料制造出產品,實現廢物多級資源化,以及資源閉合良性循環,實現廢棄物的最小排放。因此,煤礦區要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注意以下幾點:深度加工、綜合開采、高效利用、循環發展,礦區內的企業之間進行聯合,形成循環的產業鏈體系,并對礦區的廢棄物按其化學性質等進行深度利用,以達到整個煤礦區內的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
在礦區內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就要從不同的層面進行。企業層面的小循環這是企業內部的資源循環利用的模型,以一個企業為單位進行清潔生產,使得資源最終都得到有效利用,以達到無害排放的最終目標。根據循環經濟理念,煤炭企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在原材料開采—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中,分析煤炭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構建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鏈,減少煤炭生產過程中物料能源的使用,實現廢棄物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加大對煤炭資源的綜合有效利用,發揮煤礦廢棄物、伴生礦、附屬產品的開發優勢,是煤炭企業發展的方向。具體的延伸方式有:原煤—洗選—中煤—中煤發電;原煤—煤炭氣化—煤氣—煤化工;原煤—精煤—配比—焦化—焦炭、焦油、煤氣—煤化工;原煤—發電等。
企業間的中循環因為單個企業會形成內部無法消化的部分廢物和副產品,需要從外部去組織物料循環,單個企業的清潔生產和循環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要求將企業間的物質、信息、能量橫向共生和縱向耦合,形成生態工業園區。具體到煤礦區,就是圍繞煤炭企業生產而與其他企業結成的聯盟關系鏈。
以煤炭企業為龍頭企業的多條產業鏈交錯,就形成了煤炭企業產業鏈網。首先,煤礦企業在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綠色生態企業的同時,積極建設和引進與企業互補的項目,與其他相關企業建立互補合作關系,實現煤炭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資源的循環利用。
以及整個煤礦區內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并通過產業內外的協調合作,逐步形成產品或廢物循環鏈,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具體地說,煤礦區可以設計如“煤—深加工—農”、“煤—電—建材”、“煤矸石—建材”、“煤—電—冶金—建材”等產業鏈,經過整合使得產業間的原料、廢料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
社會層面的大循環這是社會層面的一種循環經濟模式,形成一個整個社會的“資源—產品—再利用資源”的物質閉路循環,使得整個社會的物資資源都能循環高效利用,以期在社會總水平上達到污染最小、資源消耗最少、廢棄物排放最少、經濟利益最大的生態發展模式。煤礦區發展循環經濟要改變傳統的生產消費理念,抓緊源頭控制,減少煤礦產品整個生產消費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和污染,實現產品生產消費前后物質能量的循環。
主要強調的是:從社會整體角度進行清潔生產,調整資源能源的消費結構;清潔貯運;政府相關鼓勵政策等,這種模式比較符合資源型城市的特點。依照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現狀來說,建立大循環仍有一定困難,小循環和中循環為我國煤礦區現階段的發展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思路。
建立煤礦區的橫向和縱向產業鏈,實行產業聯合,將一個企業的廢棄物交由另一企業作為原材料,提高煤炭開采利用效率,合理規劃發展,最終實現煤礦區廢棄物的零排放,實現了煤礦區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
作者:宋振陽 楊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