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圖書館專業管理論文
高校圖書館的館員無論是從專業理論中獲取還是從工作實踐中累積,都能夠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崗位職責、職業道德、職業信仰有一定的認知,但是這種認知既不全面,通常也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深入分析、研究其內在的理由和根據,換句話說,只是了解我們在做什么,卻不知道我們為什么這樣做。對職業信仰元認知的缺位和不到位導致的結果是在服務中缺乏有效的理論支持和持續的行動內驅力,因而服務的效能勢必會減弱,由付出而得到的回報——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就大打折扣。再次,高校圖書館員有職業信仰的自發,但卻缺乏職業信仰的自覺。
信仰既是一種引導力量也是一種意志力量,它能夠幫助人們做出適當的道德判斷,指引人們去做或不做什么,也能夠督促人們將所選擇的行為進行到底。如前文論及,高校圖書館員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定的認知,但沒有形成明確而完整的職業信仰體系,因而其引導力量和意志力量也就顯得非常薄弱。館員們雖然能夠精神飽滿地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基本或較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工作本身的職責和壓力,而不是自己的意志自由。可見,這些態度和行為大多出于自發而非自覺,出于被動而非主動,所以,工作中的自由度和幸福感也勢必會因此而降低。
高校圖書館員職業信仰的德性要求
高校圖書館員的職業信仰應具有這樣的特質:堅持以人為本,把幫助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第一動因,把踐行職業責任、維護職業形象作為職業作風,把愛崗敬業、忠于職守作為職業品德,把學生的道德養成和自我道德修養的提高作為職業倫理價值目標。
第一,教育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職能,理所當然地也成了圖書館員的中心任務,圖書館員的所有咨詢服務、信息傳遞、文化傳播、文明傳承工作都是圍繞著學生這一主體展開的,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提升、知識增長、能力增強是館員工作的中心任務,圖書館員應該堅持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本,把幫助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所有工作的首要動因,這是高校圖書館員最核心、最本質的職業信念。第二,對資源的管理和對人的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員日常工作的兩項基本內容,對資源的管理要求館員既要愛護各類圖書,做好圖書的保養和維護工作,又要掌握專業技能,通過信息處理和實踐操作做好圖書資源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對人的服務要求館員熱愛工作,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樂觀的情緒狀態為讀者提供周到滿意的服務,幫助讀者滿足求知的愿望。資源始終是為人服務的,對資源的管理應隸屬于對人的服務,這樣才是圖書館工作的根本。高校圖書館員應把踐行管理和服務的職業責任、維護高尚和無私的職業形象作為基本的職業訴求,這是高校圖書館員最起碼的職業作風。第三,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向來被視作傳統美德,也是黨和政府一貫強調的基本的公民道德規范之一。在圖書館工作中,我們也應立足于本職工作,辛勤耕耘,樂于奉獻,發揚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精神,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熱心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在積極完成工作任務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提高知識水平,增強專業技能,為高校圖書館事業做出應有貢獻的同時拓展自我發展的空間,促進個人全面發展,這既是館員實現自身發展的前提,更是高校圖書館員應有的職業品德。第四,高校圖書館事業包含著道德教育的職能,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館員應自覺肩負起學生德育的職責,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習慣,同時,館員還要以身作則,加強自我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馬克思說“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所應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類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既然選擇了高校老師這一職業,就應當肩負起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及提升館員自身修養、自我完善的道德義務。教學相長、師生互進,共同提高應是高校圖書館員孜孜追求的道德目標。
高校圖書館員將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為宗旨,一切為學生服務,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了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懷,符合向善的價值旨歸;認真履行職業責任,維護職業形象的職業作風體現了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崇高的職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合乎社會主義勞動觀,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順應潮流、合乎規律,體現了時代精神,發揚了科學精神;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職業品德既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也維護了學生求知欲,更是館員實現自我價值、促進自身發展的前提;加強德育,專注于學生的道德養成和館員道德修養提高的雙重倫理目標是館員職業的內在要求,故應當是自覺地、而不是自發的,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是純正的、而不是流于形式的。這樣的職業信仰具有向善性、科學性、實用性、純正性的特點,符合德性要求,是一種德性的信仰。
德性的職業信仰有助于促進高校圖書館員的職業幸福感
高校圖書館員合乎德性的職業信仰既是館員工作的路標,為館員提供了行動的指南,又是館員的精神依托和心靈寓所,使館員心有所依,它有利于增進館員的職業幸福感。
首先,德性的職業信仰是館員工作的行為準則和倫理規范。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了“德性是知識”的命題,作惡只是因其“無知”——缺乏德性的知識,也正是“無知”是個人和社會不幸的根源。高校圖書館員的職業信仰其實質就是一種關于館員職業內在要求的知識和理念,為館員工作提供了行為準則和倫理規范,一方面使館員明確了合乎德性要求的職業精神,另一方面也為館員工作的績效評價提供了一個價值標尺和道德準則,使館員的行為有所依持。從這個角度講,擁有職業信仰的館員因掌握了德性的知識而不再“無知”,因而有助于職業幸福的實現。其次,德性的職業信仰能夠推動館員的道德實踐,過合乎德性的生活,使得館員的生活更加充實、愉快和自信。庫德沃斯認為,“幸福不是善行的報酬,而是善美的生活過程。”
館員對信息資源的悉心管理和對學生的熱忱服務既是職業本身的要求,也是館員對學生個體成長和發展的關懷,是一種行善的行為。這種信念的確立和強化將更新館員的觀念,讓館員認識到工作的價值并不在于從學生那里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而在于工作的過程,在工作中享受奉獻帶來的樂趣和精神滿足,而這遠遠大于現實物質利益所帶來的欲望滿足和短暫快感。在積極、認真地工作實踐中消解了職業倦怠感,實現了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增強了生命的效度,提高了生命的質量,因而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