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科相關
一、中日文化比較
文化通過自身的吸引和感召作用獲得域外人民的認可與向往,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從而推動形成較為一致的價值共識和戰略判斷。同時,文化可以超國界傳播,一旦一種文化成為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基本價值或主流文化時,發源這種文化的國家自然就獲得了更大的軟實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可以說是軟實力的核心要素。在文化資源方面,中國源遠流長、蔚為大觀的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軟實力,尤其是其引人入勝的文化古跡、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和影響廣遠的文化精神對世界各國頗有吸引力。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則集中體現在其發達的現代文化上,無論是絢麗多姿的流行藝術(動漫、音樂、電影等),還是卓越的現代企業和產品品牌,都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擁躉,對日本文化軟實力的塑造功不可沒,這方面是現階段中國文化所欠缺和望塵莫及的。在文化實力方面,以兩國文化產業作為主要參考,中國與日本仍存在較大差距。日本有效整合其豐富的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其現代化進程中的先發優勢和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培育了強大的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中國雖然是文化資源大國,但文化資源到目前卻未能有效轉化為文化實力。中國文化產業存在生產要素配置不合理、居民消費層次低、產業價值網絡未形成、文化產業集聚水平低、政策法律不到位、高層次文化產業發展不足等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國文化產業價值創造力和國際競爭力。總體而言,中日兩國文化軟實力的整體水平是相近的,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在本地區乃至世界范圍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但是兩國文化軟實力的來源卻不同。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幾乎全源自其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而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則以其發達的現代流行文化為基礎;中國的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落后于日本,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制約因素,文化實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中日發展模式比較
發展模式,是指“一系列帶有明顯特征的發展戰略、制度和理念”[5 ]。基于深邃的戰略設計、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先進的指導理念之上的發展模式,將會推動一國經濟社會實現持續進步和長遠發展,引發其他國家的關注和向往,從而形成強大的軟實力。發展模式的軟實力意義還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對于文化、政治價值觀、國際制度、國家形象等軟實力資源的生長產生注入作用。中日兩國在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道路上,分別立足本國國情和文化傳統,廣泛借鑒古今中外發展經驗,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各自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國發展實際、極大推動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模式,產生了強烈國際反響,成為中日兩國軟實力的重要來源。從發展模式的特征來看,中國模式和日本模式都堅持經濟發展主義,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和長期繁榮,使中日兩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中國模式和日本模式都強調政府干預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但中國模式下政府主導色彩更為濃重,發展成效更為顯著,消極后果也更多;中國模式和日本模式都具有開放性特征,都與外部世界和國際市場緊密相連,都積極參與并受益于經濟全球化。相比之下,中國模式比日本模式的內涵更為豐富,日本模式的經濟屬性十分明顯,是一種經濟現代化模式,而中國模式則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和發展、改革、穩定等多個領域和層面。從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來看,中國模式和日本模式都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都對國際秩序形成了巨大沖擊。得益于日本模式的成功,日本迅速實現了經濟現代化,重塑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形成了美歐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日本推行的“雁陣模式”有力帶動了區域現代化進程, 助推了戰后東亞各國群體性崛起,引發地區秩序的調整和變遷。中國模式30多年的實踐,直接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強勢崛起,中國回歸到國際核心舞臺,東亞地區乃至整個國際格局都因此受到強烈震蕩。
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日本模式的國際影響和軟實力已經大大減小,而中國模式的國際影響和軟實力效應則伴隨中國經濟奇跡般的增長而持續發酵。總體來說,中國模式和日本模式都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現代化的成功經驗,但與日本模式相比,中國模式所具有的自主式現代化道路、更為豐富的發展內涵、更為成功的經濟增長效應,贏得了越來越廣泛的國際認可,也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國際影響,中國模式因此比日本模式具有更強大的軟實力。
三、中日政治價值觀比較
政治價值觀是一國政府在國家治理過程中對于人類發展過程中所公認的一些基本和普遍價值的追求與維護,既包括該國政治系統運轉程序的價值標準,也包括政治系統運作目標的價值追求。先進的政治價值觀致力于體現并維護人類基本倫理和普遍價值,具有強大的道德感召力,對內可以凝聚共識、提高政權合法性、推動政治發展和社會進步,對外可以獲得國際社會的價值認同和政治共識,從而降低外交政策成本、塑造良好國家形象、形成政治軟實力。中國和日本的政治價值觀在內涵上有廣度之差,在實踐上有程度之別,在國際影響上有高下之分。日本的政治 現代化 道路最 終選 擇了“全 盤西化”的方式,因而其政治價值觀 也全部承襲了“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中國基于自身悠久傳統、社會制度和復雜國情,經過實踐探索形成了“共富、發展、穩定、和諧”為主要內容的政治價值觀,同時也有選擇地接受和吸收了“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人類基本價值,因而中國的政治價值觀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但是政治價值觀內涵豐富并不意味著軟實力強大。日本具有扎實的民主政治基礎和制度保障,在普世價值的推行和維護方面表現可圈可點、享有國際聲譽,在歐美發達國家和眾多發展中國家受到廣泛認同和贊揚,產生了巨大的軟實力效應。中國維護和實踐政治價值觀的程度卻不如日本,踐踏民主法治、迫害自由人權的現象時有出現,“共富、發展、穩定、和諧”等價值觀的推行情況也不盡如人意甚至南轅北轍,引發了貧富分化、發展失衡、社會動蕩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因而中國的國內政治常為國際社會所詬病,使得中國軟實力受損嚴重。可以看出,盡管中國的政治價值觀有比日本更為豐富的內涵,但是在維護和實踐層面中國卻遠不及日本,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的批評指責,這與日本在此方面所受到的廣泛認同和贊揚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前中國在政治價值觀方面的軟實力與日本相比確實存在差距,成為中國軟實力的一大軟肋。
四、中日國際制度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