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微電影論文
筆者認為微電影核心特征如下:1.短片(參考美國電影與科學學院定義,長度40分鐘以內);2.通過在高帶寬網絡條件下以微博為代表的網絡社交平臺進行收看、交流、傳播;3.以電影化流程和技藝制作,達到接近電影的聲畫質量;4.運用電影視聽語言表達;5.有商業驅動力。近三年微電影的數量井噴,大量微電影出自小型影視制作公司及個人工作室之手,這些作品投資一般在十萬元以內,由于作品整體質量不高,缺乏有影響力的作品。排除資金投入和人員設備條件的差異,這類低成本微電影創作者對微電影核心特征的把握不足也是造成攝制水準難以提升的一大障礙。如果這些數量龐大的創作者們能更好地把握和應用攝制技藝,以較低的成本制作出符合微電影核心特征的作品,再加上已經有大量電影界專業人士積極參與大成本微電影創作,兩個層次就能發揮合力,提升微電影的整體水準,這也是微電影產業得到更快更好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在攝制技藝維度上微電影概念與短片概念的相近性,所以探究低成本短片制作技藝的發展過程,可以讓我們更為清晰地把握如何在低成本微電影創作中提升攝制技藝。
低成本短片創作由來已久,最初使用的設備是16mm和8mm膠片,由于膠片成本高,洗印流程繁瑣,因此只有極少數人能從事短片創作。隨著攝像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模擬技術小型攝像機,雖然機器價格低,但存在畫質低和后期剪輯繁瑣兩大致命缺點,所以并沒有大量應用于短片創作。此后攝像機進入數字時代,出現了DV(數字小型攝像機)這一概念。DV的低價優勢,挾記錄信息的數字化和個人電腦的發展,普通人也能具備拍攝剪輯條件,因此一度激發出DV短片創作熱潮,很多人都覺得個人影像時代已經到來。賈樟柯導演1999年就曾經在《南方周末》撰文《業余電影的時代即將到來》,宣傳DV電影創作,但當時的DV分辨率只能達到標清,與電影的2K分辨率相去甚遠,而且寬容度、色彩還原等技術指標都與電影畫面差距很大,所以DV電影創作主要在不太涉及電影商業屬性的作者電影創作和紀錄片創作領域較為活躍。2003年,HDV產品出現,在MiniDv磁帶記錄高清分辨率視頻的特點又讓人看到了低成本電影短片創作的曙光,HDV分辨率達到了接近2K的1920×1080像素,但是由于普遍采用的是1/3英寸的CCD,成像面積對角線只有6mm,與成像面對角線達到35mm的常規電影膠片成像面積的巨大差距導致景深感差異明顯,很難拍攝出電影中常見的淺景深畫面,同時仍然存在寬容度和色彩還原等方面的差距。這些缺陷在替代HDV的數據帶寬更高的全高清畫質的小型數字攝像機出現后仍然存在,直到以佳能5DMarkⅡ單反相機為代表的單反視頻和以索尼PMW-F3為代表的高清小型全畫幅數字攝像機出現,這些問題才得到較好解決。
佳能5DMarkⅡ的一大特點就是具備全高清視頻拍攝功能,由于它的成像器件是36mm×24mm的CMOS,面積比35mm膠片的22mm×16mm還大,因此在光圈、視場角等參數一樣的情況下,它的景深比35mm膠片的景深還淺。同時攝影師還可以在大量的定焦和變焦EF卡口鏡頭中選擇,而不像高清DV大部分都不能更換鏡頭。5DMarkⅡ的這兩大特性迅速被短片拍攝者認識到并得到廣泛認可,在國內外都出現了大量用它拍攝的短片并獲得了巨大反響,國外如2010年上線的美國導演PoChan執導的短片《最后三分鐘》不僅被認為畫面達到了院線電影的水平,而且充分發揮了相機小巧方便的特點,通篇以靈動的主觀鏡頭完成。國內最典型的莫過于筷子兄弟的短片《老男孩》,這部短片雖然沒有以微電影的名義推廣,但被認為是激發出微電影概念的重要作品。《老男孩》所引發的網絡觀看熱潮讓網絡視頻公司和廣告公司看到了不同于之前出現的病毒視頻的網絡視頻商業承載方式,也讓攝像機廠商看到了低價位大畫幅數字攝像機產品的商機。索尼公司的PMW-F3、NEX-FS100、NEX-FS700;佳能公司的C300;RED公司的Scarlet等數字攝像機都采用Super35mm畫幅的CMOS,松下公司的AG-AF103采用接近Super35mm的4/3英寸的CMOS,機身價位目前都在十萬元人民幣以內,而且都能直接支持或通過轉接環支持全畫幅單反相機鏡頭。如果沒有佳能5DMarkⅡ的出現和成功,這一類數字攝像機的發展不會如此集中且快速。
目前大量的微電影正是采用上述機型拍攝,該類設備2K及2K以上分辨率的畫面、較之以前的高清小型攝像機更大的寬容度、更寬廣的色域范圍和更強大的色彩還原能力、大量的電影化拍攝附件、更為細分的后期流程等一系列的發展帶來了接近傳統膠片電影的畫面質量,如采用佳能C300拍攝的低成本微電影《初見》即呈現出了電影級畫面品質。這也正是微電影概念會出現并得到迅速認可的設備基礎。微電影創作在拍攝設備上產生分流,高端微電影創作以各類高端全畫幅數字攝影機為主,中低端微電影創作以具備視頻功能的全畫幅單反相機和小型數字攝影機為主。因此,低成本微電影攝制技藝提升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圍繞該類拍攝設備的特性更好地應用電影化攝制流程。
在微電影攝制流程中,技術上是否能接近甚至達到電影級畫面效果,主要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響:1.攝制團隊的配置;2.拍攝附件的應用;3.光線控制;4.色彩控制;5.后期調光。從上文列舉的大投資微電影的攝制團隊配置上我們可以看出,崗位劃分細致,重要技術崗位由電影界專業人士擔任。低成本微電影由于資金限制以及與電影創作圈關系不密切,因此往往很難組成全部由電影界專業人士參與的攝制團隊。這就需要加以權衡,把握住攝影、錄音、剪輯、調色等核心技術崗位的人員配置,將有限的資金用于這些崗位的人員。
在人員聯絡上,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通過微博、專業論壇等渠道在網上公布劇情梗概,吸引對項目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參與;微電影《身度》采取的即是上述的方式。第二種是吸引以創作廣告為主的人員的參與,由于廣告創作對技術要求很高,因此如果能找到具有豐富廣告經驗的人員參與,就能有效地提高專業層次,另外,廣告界中有大量的專業人員對電影創作有著極高的熱情,因此微電影創作對于他們來說也有較大的吸引力,有可能以較低的薪酬參與創作。在2012年情人節上線的取得較好反響的低成本微電影《時光相冊》采取的即是該方式。佳能5DMarkⅡ盡管擁有出色的視頻功能,但本身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拍攝照片,使得焦點控制、肩扛手持拍攝、曝光控制等都不方便或不精確,因此需要跟焦器、遮光斗、手持肩扛系統、高清監視器等附件,才能更好地應用于視頻拍攝。目前,購買一套完整的拍攝套件,高品質的需要一萬元左右,租用的價格大致在100—300元,由于微電影拍攝周期一般都在一周以內,因此千余元的支出就可以明顯提升焦點準確度,降低眩光對畫面品質的影響,通過觀察監視器更好地控制曝光效果和色彩還原,提升肩扛手持拍攝的穩定性及控制空間,并且可以明顯地提升拍攝效率。因此,應用拍攝套件是提升畫面質量的重要設備基礎。
電影影像比電視劇影像有更強的相對獨立性與視覺主導性,比如影像本身所表現出的情緒、意境、美感等方面的內容。光線控制在現代電影影像系統中起到關鍵性的造型作用,是營造場景氛圍、強化人物情緒、形成電影畫面美感的重要手段。在微電影創作中,要充分認識到光線控制的重要性,不僅僅滿足于獲得合適的曝光,而且要通過合適地利用自然光或者應用人工光,建立影調結構,利用高調、低調、硬調、軟調等不同影調的特點建立和強化畫面氛圍。在資金和人員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要通過充分利用自然光,以及三基色燈、鹵鎢燈等低成本燈具、自制燈具等方法,盡可能地在光線控制上多做努力。在孫武導演的低成本微電影《時光相冊》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有明確氛圍傾向的影調突出的畫面,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自制燈具“華氏12頭”(在一個橫桿上固定了12個磨砂燈泡的陣列)達到的。
由于較難有高水準美術指導的介入,低成本微電影在色彩控制方面容易放任自流,但如果創作者有色彩控制的觀念,也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實現一定的色彩控制。首先是在選景階段對環境和道具色彩的關注;其次是了解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帶來的色彩純度下降的效果并加以避免或應用;再次是控制好色溫對整體畫面冷暖調子的影響。在向哥導演的低成本微電影《紅領巾》中,就充分利用了消色環境中紅、黃兩種暖色的突出效果,而且整體色調稍偏暖,很好地突出了懷舊的氛圍,該部作品在土豆網的點擊量就超過了500萬,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影響力。同樣不能忽視的還有人物形象設計,微博轉發數過萬的微電影《別惹丑女》在化裝方面的突出效果正是該片贏得觀眾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配光是膠片流程中在印片環節調整膠片曝光和色彩的工藝,進入數字影像時代后,數字調光軟件替代了傳統配光工藝,AutodeskLustre、BlackmagicDavinciResolve、AppleColor等調光軟件的二級調色、曝光調整、焦點處理等眾多強大功能大大拓展了畫面后期處理空間。以往的短片創作中,大多應用Premiere、Edius等剪輯軟件的附加調光配色功能進行調整,但是該類軟件并非針對調光設計的,因此功能和效果都不理想。近幾年上述電影級調光軟件價格逐年下降,如DavinciResolve不僅推出了售價七千多元純軟件版,而且從蘋果MAC平臺移植到了Windows平臺;再如蘋果公司的包含了剪輯軟件Finalcutpro、調色軟件Color、音頻制作軟件SoundtrackPro、動畫軟件Motion、數字輸出軟件Compressor3和DVDStudioPro的FinalcutStudio軟件包價格在八千元以內。這些電影級后期軟件成本門檻的降低,使得它們可以應用于低成本微電影創作,提升畫面后期處理的品質和效率。如低成本微電影《時光相冊》和《初見》,后期調光就是應用DavinciResolve完成的。更低成本的方式則是利用一些功能強大的調色插件,比如可以用于Premiere、Edius、AfterEffects等最常用剪輯軟件的調色插件MagicbulletLooks,就大幅度擴展了上述軟件的調色配光功能。同時為了在后期調整中獲得更好的效果,還出現了應用于佳能單反相機的電影風格固件Cinestyle。這款固件是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后期公司特藝公司關注到單反視頻在小型電影創作中的大有可為后推出的。Cinestyle為佳能單反相機拍攝的視頻提供了更好的動態范圍,應用Cinestyle拍攝的視頻更適合后期調色配光的需要,能較好地克服用原始固件拍攝的視頻調色配光后畫面暗部細節損失嚴重、無色彩傾向、甚至出現馬賽克等缺陷。如果在低成本微電影創作中能合理地應用前期電影風格固件以及后期電影級調色軟件及插件,就能讓創作者擁有更大的曝光和色彩控制的可能性。
微電影不僅是網絡視頻,不僅是短片,不僅是廣告,也不僅是電影。隨著微博、社交網站等技術的進一步普及、融合和優化,整個互聯網傳播模式正在呈現出“去中心化”和“分裂”的特征。微電影是在此背景下出現并快速發展的新生事物。對其核心特征的考量,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厘清符合其核心特征的創作方法,需要我們關注創作實踐,并從中去分析、探討和總結。
本文作者:余源偉 單位:浙江傳媒學院電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