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修復論文
一、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態修復的基本措施
1從外源污染出發
1.1建造人工濕地系統
人工濕地系統是人工將土壤、砂、石、煤渣等基質按一定比例鋪墊,植人特定的水生植被,并將底部完全封閉的可處理廢水的生態系統。它可以形成一個非常好的人工半封閉生態系統,促成良性內部循環的構成。另外,這種人工濕地系統還能處理很多種工、農業廢水,并且效果顯著。這種方法目前被廣泛應用,例如深圳的石巖河人工濕地系統。
1.2河堤生態系統建設
河堤的作用非常大,首先它具有一定的緩沖功能,其次它也是人們的娛樂地點和城市風景線。河堤的建設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美觀、實用,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和對河道的保護性。而所謂河堤生態系統就是將河堤建造成一個利于生物生長的,與自然相輔相成的河堤系統。它不僅改善了水體的生態環境,也增加了河道的自凈能力。
1.3生態護坡工程
生態護坡是一種既能實現河道的護坡,又能促進河道生態平衡的工程技術。它分為植物工程復合護坡和植物護坡兩種。植物工程復合護坡技術有多種形式,例如土木材料固土種植基、鐵絲網與碎石復合種植基、水泥生態種植基、三維植被網等。上海崇明島瀛東村河道工程中就使用了這種生態護坡技術。從效果上來看,河道坡岸的穩定性得到有效加強,河道的水質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還促進了生物的多樣性發展,使河道的生態系統變得更加穩定。植物護坡則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它主要是利用河岸植被的根系來進行固土,防止河岸水土的流失。這種方法既能促進河道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還有美化環境和景觀制造的作用。
2從內源污染出發
2.1提高水體溶氧度
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可以向水體中充入大量的空氣或氧氣,以提高水體的溶氧度,進而修復河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加快河道中有機污染物降解的速度,改善水質后,進一步修復水生態系統。
2.2利用底泥生態疏浚技術減少內源污染負荷
所謂生態疏浚,就是清除河道底部大量沉積物表層的氮、磷、有機質等富集層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底污染物對上覆水體的污染率,阻止內源釋放而引發的河道水質二次污染。我國太湖的五里湖就利用了這一技術,使其底泥中磷的含量大幅下降,進而為水生態修復準備了良好的條件。
2.3構建水生植物群落
可以根據河道的水體特征,制造最合適的水生植物群落,來吸收河道中的N、P等營養物質,然后再將植物帶離河道,從而將河道中多余的營養物質帶走。這種方法易于實行和維持。另外,合適的水生植物的根系還可以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適合生存的環境,改善河道水生態系統。
二、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態修復的重要性
在我國有2/3的城市面臨著缺水問題,大部分城市河道都受到比較嚴重的污染。所以,解決河道污染,塑造一個良好的水生態系統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而人工治理污染不僅需要消耗大量資金,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所以,修復河道水生態系統,增強河道自身凈化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自古人類就喜歡臨水而棲,水文化更是體現了人和水之間的微妙關系。在城市河道整治的工程中,要根據當地原有的人文歷史資源,將水文化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的結合起來,倡導人們保護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從某種方面來講,城市河道對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進程有著不小的作用。注重保護城市河道的水生態系統,將生物學原理充分的應用到城市河道規劃建設中,既滿足了河道的功能和景觀的要求,又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有效的提高了人們生存環境的質量。
三、結語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水生態修復需要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使已遭到城市廢水污染的河道生態系統從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并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城市河道不僅是城市的一道風景,更影響著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本文作者:林樂琴 單位:樂清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