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生態論文
一、小區景觀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綠化面積不達標,植物配置欠缺
居住小區的綠化環境是居住空間質量的重要標志,就目前我國居住小區的綠化率遠遠達不到國家對小區綠化環境的有關規定,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小區綠化率甚至達不到20%,綠化環境它不僅有著凈化空氣、豐富景觀的作用,同時也是居民的交往空間和活動場所,打破了多年單元住宅那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增進了鄰里的交往,擴大了“家”的范圍。居住區的植物配置存在一定問題,比如鄉土樹種較少,植物種類單一,缺乏層次感,不注重色彩搭配和景觀效果等。
2未能注重水景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大部分小區在規劃時忽視了水環境,水景是風景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個別小區由于缺水導致水景成為旱景,成為了一種擺設,嚴重的甚至使居住區的環境質量受到破壞。由于水景疏于管理,使居住區的景觀效果也遭受嚴重破壞。
3未注重“以人為本”
現在的大部分小區在景觀總體規劃設計時未設身處地為人去考慮,模式千篇一律,太常規化,缺乏特色等。忽略了人的需要,忽略了景為人用,人是小區里的主體,只有了解了人的需要,再從這種需要出發進行規劃設計,進行必要的美的處理,才能達到居民滿意的效果。
二、對策措施
1提高居住小區綠化率,植物配置多樣化
保證小區綠化環境是為居住者服務的,不僅可以增進居民的領域感,還能保證小區環境的安全與安靜;生態居住小區的綠化率不應低于30%,高檔住宅區甚至高達50%,還要保證綠地有充足的日照時間,綠化環境應接近居民住宅,以便觀賞,包含一定數量的活動場地,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居民提供活動場所,并布置座椅、鋪裝地石等設施,以滿足居民休息、散步、運動、健身等的需要。作為居住區的植物配置,應以綠為主,以喬灌木為主,配以其他地被植物。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因地制宜,適地適樹。②應掌握速生植物與慢生植物相搭配,以解決遠近期的過渡問題。③應選擇樹冠蔭濃,樹形美觀的樹種。④因地造景,因勢造景,植物配置又要豐富多彩,又要防止雜亂無章,做到主次分明,高低搭配相結合。⑤充分利用植物的色、香、姿、韻等特色及時空變化的規律創造美的境域[3]。⑥適當的選擇保健植物。
2合理運用水景,使其發揮極致的作用
水景大多以瀑布、噴泉、湖、池、溪澗、容器水景等形式出現。水來自于大自然,她帶來動的喧器,靜得和平,還有韻致無窮的倒影。為植物和魚提供了生存之地,水具有可塑性,可靜止,可跳躍,可發出動聽的聲音,可映射周圍景物等特性,可單獨作為藝術品的主體,也可與建筑物,雕塑等小品景觀組合,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作品。水景不僅可以調節改善居民的居住質量,還可以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環境,能夠調節人的心理情緒等等,這些都是普通居住小區沒有具備的特點與作用,水景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下六個方面:①水景能調節小氣候,改善居住環境質量。②可以供休閑娛樂,水是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上佳載體。③蓄水、澆灌及防災功能。④調節人的心理情緒,水景能慰藉人們日益躁動不安的心靈,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⑤構架居住區景觀空間。⑥具有社會、經濟功能。因此,在現代城市生態居住小區中水景是不容忽視的,是住宅區景觀設計與營造中的重要元素。
3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導向
小區的功能就是為居民提供住所及休閑、娛樂、交流等活動的空間環境場所。因此,居住區的綠化設計所創造的環境氛圍要充滿生活氣息[1],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居民的不同需求,富有人情味,使小區規劃融入健康理念,將自然引入居民區,使自然景觀和人為景觀豐富、和諧、富有活力,為人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區環境。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舒適度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在進行景觀設計應呈現出人性化和生態化兩大趨勢,適合居民的需求,總體規劃不斷的想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做到景為人用,滿足人們居住生活區中的各種需求。只有設計師們尊重生態學的觀點,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為目標,不斷進取,才能為人們提供一個親切自然的居住空間。
本文作者:陳丹、辛瑾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商洛市建筑勘察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