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健康教育論文
一、健康教育內容與方法
1.內容
(1)心理宣教:大多數肺結核患者情緒不穩定,入院時心理負擔重,擔心疾病是否能治愈。我們采取與之交談或是提意見等方式幫助其傾訴內心感受,向其說明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即愉快、穩定的情緒可促進食欲、睡眠,使身心得到充分調養和休息,可使防御機制和抗病能力得到恢復。對復治患者我們幫助其分析治療失敗的原因,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盡力使心情平靜,對生活難以自理者我們主動細心地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并說服其親友主動關心患者,以消除負性心理??上蚧颊呓榻B已治愈的病例、抗癆藥物的效果。使患者對治療充滿信心。
(2)飲食宣教:由于結核病對機體的營養消耗很大,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適量加強營養很重要,其中肝功能異常或消化功能差者宜進低脂、優質蛋白、清淡食物;惡心嘔吐者宜少量多餐,同時補充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魚、蝦、豆腐、百合、蓮子、梨、藕、胡蘿卜、豬肺等,還應多吃新鮮水果補充免疫力,還應告知患者不宜使用茄子和菠菜,因為在抗結核治療中進食茄子易引起過敏,而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與身體內的鈣易形成草酸鈣,從而使身體缺鈣,影響治療效果。
(3)生活宣教:由于肺結核患者對疾病的抵抗力、防御機能相應下降,因此患者適當的休息很重要。我們為患者創造舒適的環境,保持病室安靜、整齊、溫度適宜,盡量消除影響睡眠的不良因素,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1~2小時午睡。囑患者盡量保持情緒穩定,心情愉快,使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戒煙戒酒,預防便秘,才能促進疾病盡早康復。
(4)消毒隔離宣教:對于住院患者,尤其是痰菌陽性的患者我們告訴他們不要互串房間,不外出或到清潔區活動,應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日紫外線消射2~3次,每次30分鐘。囑患者有痰應吐在專用的痰盒內,吐后蓋好盒蓋,集中焚燒處理?;颊呖人詴r不要對向別人?;颊叩囊挛锏任锲芬洺G逑?,可在太陽下暴曬。餐具要專用,用后要煮沸消毒。囑患者與家屬近距離接觸時最好戴口罩。
(5)用藥的宣教:由于肺結核患者的服藥周期長,因此我們對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的教育很重要。使患者充分認識按時服藥對治療的重要性,患者一定要遵守治療原則,即早期、規律、聯合、全程、適量。用藥一定按醫囑執行,不能自行停藥,換藥,如有藥物過敏反應等特殊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由醫生決定是否停藥。告知患者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服藥時的注意事項,如使用鏈霉素可出現口唇發麻,耳鳴等要告知醫務人員。而口服利福平時要注意,服藥后2小時進餐效果最佳,服藥期間尿液、體液及分泌物呈橘黃色,停藥后癥狀可消失。同時應遵醫囑定期復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等以便及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調整給藥方案。
2.方法
(1)一般性教育:我們可通過與患者交流談話的方式,在病區走廊建有宣傳欄,墻上貼有關疾病相關知識的圖片,示意圖等,如結核病的傳染途徑,易感人群,常見癥狀體征,飲食內容等,通熟易懂,簡單明了。
(2)計劃性教育:我們對住院患者進行每月2次有關肺結核疾病知識方面的健康大講堂。我們每名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傾聽患者的傾訴,采用相應的方式進行宣教。使患者對自己所患的疾病有一個大概了解,從而消除緊張情緒,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教育內容記錄于護理病程中并請患者及家屬簽字,定期評估。出院時的問卷主要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度,對服藥的依從性是否認識,對護士的滿意度調查等。出院隨訪的方式是電話隨訪,回訪時間是抗結核治療開始后1、3、6、9個月?;卦L內容包括患者一般情況,服藥是否規律,有無藥物毒副作用,是否按時復查及密切接觸者有無結核病常見癥狀等?;卦L時間及內容記錄于出院患者回訪記錄本中,回訪人簽字。
(3)隨機性教育:在任何時候患者或家屬提出疑問,護士應及時給予詳細解答。
二、效果
通過對肺結核患者在藥物、治療、飲食、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保健意識,消除了患者的思想顧慮,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疾病,主動積極配合治療。本組106例患者均能堅持治療,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傳染率,縮短了治療療程,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三、出院指導
對出院患者告知出院并不意味著已完全康復,告知患者及家屬出院后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保持溫濕度適宜,注意通風,室內空氣新鮮。盡量減少外出。個人痰應吐在有蓋的杯子或塑料袋內焚燒。要注意身心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緊張情緒。飲食應選擇含豐富維生素的,蛋白質飲食,以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定期來院復查,按時按量服藥,不能漏服或停藥,以免產生耐藥。如有不良反應及時聯系醫生,在醫生指導下對癥治療,更換或停用藥物。
四、小結
通過我們對本組106例患者的健康教育,使之真正了解結核病的相關知識,改變了對結核病的態度,消除了對結核病的恐懼心理,減輕了自卑等不良情緒,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提高了治愈率,促進了患者康復。
本文作者:李晶 單位:天津市海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