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醫患關系論文
1社區醫患關系的特點
1.1穩固性。全科醫生服務于社區,他的服務對象是固定的,不具備流動性。他與服務對象的關系不會隨疾病的消除而解除,反而會通過不斷的跟蹤巡診、家庭咨詢等醫療活動得到長時間的維持和延續。全科醫生在家庭背景中照顧個人,在社區背景中照顧家庭。在社區中,全科醫生的工作方式、態度及能力會影響社區的每個居民,社區居民由此而產生的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整體評價和反應也會影響全科醫生的工作。因此,在醫療活動中,社區中全體居民和醫生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
1.2互動性增強。保護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是全科醫生追求的目標。在給個體提供服務時,全科醫生需要綜合生理、心理、家庭環境和工作環境等各種影響健康的因索來考慮個體的問題,只有充分了解個體的特征、生活、工作及社會背景,才能給個體提供合適的幫助和照顧。因此,社區居民的主動參與和密切互動在社區醫療活動中十分重要。在提供社區衛生服務的過程中,全科醫生不是旁觀者和指揮者,而是作為與病人處于平等地位的醫患互動公式的一部分而發揮作用。
1.3情感化。顯然,社區衛生服務模式使全科醫生與個體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其中包括對疾病的治療,生活上的照顧及心理上的調節。這種緊密聯系使醫患之間形成朋友式的互信互助關系,情感化增強。
2新型關系對全科醫生的人文要求
2.1新的服務意識
首先,社區醫療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衛生服務。在醫療活動中,全科醫生與服務對象是兩個交互的主體,發揮著同等的作用。不僅個體需要配合全科醫生的建議與安排,全科醫生也要重視個體的主觀感受和身心需求。健康的促成是醫患雙方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全科醫生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其次,全科醫生在家庭環境中照顧個體。因此,全科醫生不僅要了解個體,還要對個體家庭的環境、背景、條件、結構和功能進行了解和評價,掌握個體健康問題的根源,通過家庭干預或家庭咨詢尋求解決個人健康問題的策略,與家庭一起制訂治療計劃,在有效控制和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的基礎上,使家庭重建新的平衡生活。因此,全科醫生還應建立起主動進行家庭評估與干預的意識。
2.2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全科醫生的工作遵循“照顧”的模式。個體健康時期、疾病早期乃至經專科診療后無法治愈的各種病患的長期照顧都在全科醫生的職責范圍內。因此,責任心是社區居民健康生活的保障。此外,全科醫生在提供衛生服務的同時,還要兼顧醫療服務的公平性、經濟性與可及性,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節約醫療衛生成本,帶來社會效益,體現公益性。全科醫生負責基層衛生工作但責任重大,一個合格的全科醫生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2.3豐富的人文情感
社區衛生服務是“以人為本”的醫學服務,人文關懷是全科醫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人文關懷源于豐富的人文情感,這種情感讓全科醫生具備深厚的同情心,細膩的感受,敏銳的洞察力以及較強的理解力,能及時把握患者的精神狀態和活動,體驗患者的痛苦,對患者在心理和精神上進行關懷,讓患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心靈的寬慰。這是“以人為本”的根本體現,是社區醫療服務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條件。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作為醫生,應該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一個不是人道主義的醫生,無論他醫術多高明都不是一個夠格的醫生。歸根結底,新型社區醫患關系不僅要求全科醫生積累廣博的醫學知識,還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質。
3對全科醫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3.1將人文精神貫穿到培養過程中
人文素質的養成絕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首先應該營造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該始終把人文精神貫穿其中,在傳授醫學理論的同時,兼顧醫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將醫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培養融為一體,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發展為一個德藝雙馨的社區醫師。
3.2加強人文知識教育
人文素質的提高離不開人文知識的學習。因為全科醫生面臨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織的問題,這些問題分布在醫學知識與人文社會科學接合的邊緣,所以,人文知識是全科醫生服務于社區的基礎。醫學院校可以通過開設人文社科類講座或選修課的方式,將醫學理論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相結合來培養醫學生寬厚的人文社科知識底蘊,從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升他們的情感智慧,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使醫學生建立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服務的理念,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做社區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3.3強化社區教學實踐
醫學人文精神覆蓋了社區醫療活動的一切環節,其核心在于把醫學知識轉變成為提升人們生命質量的力量。因此,人文素質的培養不能脫離醫學實踐。社區是全科醫生最終工作的崗位所在,社區教學實踐是把全科醫生培養目標落到實處的重要保證。全科醫學教育在重視系統性、理論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實用性,要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醫學院校應增加全科醫學生社區實踐的相關課程,并選擇經營狀況良好、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先進,有一定病源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實踐基地。讓醫學生在醫學實踐中培養人文素質,豐富人文情感,樹立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在將來的醫療活動中,將醫學的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融為一體,使全科醫學更好地造福社區人群。
培養優秀的全科醫學人才是我國衛生人力開發與建設的主流方向。在當前的社區醫療模式下,醫患關系正呈現出新的特征。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全科醫生不僅需要具備全面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嫻熟的臨床技能,還應具備深厚的人文素質。因此,在全科醫生的培訓過程中,不僅要強化全科醫生的專業培訓,還應重視他們的人文素質教育,以適應新的醫患關系,更好地實現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的功能。
本文作者:黃洋、胡燕平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