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學數學論文
一、互動性原則
在任務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互動性原則至關重要。課堂原本就是一個師生、生生多邊互動的場所,學生們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難免需要教師的點撥,需要同學的合作,從而才能快速完成相關任務。因而在實施任務教學法時,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互動的機會,以在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任務教學法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應用任務教學法時,可以充分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從而才能目標明確地進行學習。如教學“三角形的特性”這一知識點,教師就可以充分創設一個“拉一拉”的游戲情境,將幾根小木棍分別綁成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等,引導學生輕輕拉一拉,然后談談自己有何發現。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都會積極參與進來,并在游戲后說出自己的發現:三角形更不容易變形。由此而明確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三角形的穩定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從而更能目標明確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學效率自然有效提高。
2.提出任務,合理分組,合作探究
在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后,對于那些學生難以自主解決的問題,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從而借助集體的智慧來解決相關問題。而分組這一環節也是很重要的,具體如何分組,還需要視教師所設計的任務而定,比如分層分組,某個層次的學生分為一組,解決相應層次的問題,或者不同層次的學生交叉分組、以優帶后進等。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應確保學生能通過合作探究而圓滿完成任務。
3.師生互動,共同總結,拓展提高
在學生們完成相關任務后,教師還應加強師生的互動與交流,共同總結經驗教訓,讓學生們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比如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交流自己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碰到什么難題,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等。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教師也可以適時進行引導與點撥,從而幫助學生們在進行學習過程的總結中有所拓展,得到提高。
三、任務教學法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的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1.情境創設中要注重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小學生畢竟思維能力有限,教師在實施任務教學法的過程中,情境創設如果不注重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任由學生自由學習,那么教學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情境創設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為了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如果忽視了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只會導致學生難以明確學習任務,從而影響教學效率。因而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采用情境創設來實施任務教學法時必須注重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幫助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2.合作探究中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來完成任務時,教師務必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對此,教師應該充分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在任務教學法中,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應該將課堂充分留給學生,不能又以主導者的身份參與進去,讓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名存實亡。教師只需要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時進行巡回查看,發現學生確實存在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加以適時的點撥即可,盡量將時間及空間都充分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腦來解決問題,從而不僅有效提高完成任務的效率,還能促進其能力發展。
總之,以任務為驅動,通過明確的任務目標指引,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點的構建,促進學生技能的培養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來設計任務,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牟立華 單位:山東省煙臺棲霞市官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