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每個州都有一個州立大學保持著農科類的學科(院)設置,并肩負著農業推廣使命。通過了解國外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和模式,審視和思考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從而在辦學理念、目標定位、發展模式、服務面向等方面進行完善,也為農業院校更好地處理與政府要求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提供借鑒和參考。通過高等農業教育國際化,可以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農業強國高等農業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機制和模式,推動和促進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例如,比較典型的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按照學科門類重組了植物科學、動物科學、農業技術與食品科學等學科群,對農業科研和教學進行統一協調管理,在農業重大科研領域開拓研究和革新教學,為荷蘭農業高速發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撐。
該大學注重通過文理滲透,加強基礎教育;注重科學研究與本科教育緊密結合,提出了“本科生教育不能孤立于科研活動之外”的經典觀點,學校的重大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都向本科生公開,使他們及時了解本學科和其他相關學科最新動態;注重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教學量上強調少而精,留有足夠時間開展學術活動或備課,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交流和學習國外知名高等農業院校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來思考和探索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模式,從而在注重拓寬專業口徑、以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等方面進行完善和創新。
一、北京農學院國際化辦學促進特色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設結構合理、特色鮮明、質量一流、開放融通的首都高等教育體系”。由此可見,首都高等教育在強調“特色鮮明”的同時,也注重強調高等教育的“開放融通”,充分體現了國際化和特色化之間的不可分割和有機融合。北京農學院作為一所北京市屬的以農為主、多科融合的都市型高等農業院校,始終堅持開門辦學、開放辦學,不斷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力度,注重通過學習借鑒國外農林院校先進的辦學理念、發展機制以及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來強化辦學特色,完善辦學模式,提升辦學水平。首次將國際化提升為學校的發展戰略,為促進特色發展搭建了牢固平臺。學校在2009年召開的第二次黨代會上,正式將“國際合作”作為學校建設特色鮮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現代農林大學的“六大戰略”之一,強調要堅持“開放辦學、面向世界”,走具有都市型現代農業特色的開放式辦學道路,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并在拓寬國際合作辦學領域、提高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層次、加快國際合作與交流步伐等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為了加快推進“國際合作”戰略的實施,學校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實施“國際合作”工程,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力度,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提升學校國際化水平,并在落實國際合作協議、實施學生“3+1”聯合培養、新增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教師和干部境外學習交流、參加或承辦國際重要會議和活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指標要求,突出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學校進一步強化“都市型現代農業教育”辦學特色奠定了基礎。
以國際化帶動和促進特色發展,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辦學水平與社會影響明顯提升。學校積極探索適應自身發展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日本麻布大學、波蘭波茲南大學等開展了研究生交流學習項目,先后派出50多名研究生攻讀學位或學習交流,拓寬了研究生培養途徑;與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和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開展了本科生“3+1”聯合培養項目,拓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了人才培養的特色和質量;與美國、荷蘭、法國的涉農類公司企業開展了高職生“2+1”研修項目,近百名學生赴國外農業公司實習實踐,學習了國外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生產經營技術。學校不斷加大教師和干部國外學習交流的力度,近3年來先后組織50個代表團200余人次教師和干部赴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涉農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進行學習和交流,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啟動了中層干部境外培訓“百人計劃”,通過交流和學習,廣大教師和領導干部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維,教育教學水平和推動事業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二、北京農學院未來國際化辦學的思考和布局
隨著首都建設“三個北京”和世界城市的不斷推進,必然要求從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北京農學院作為一所地處首都的高等院校,作為一所為北京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特別是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的農業院校,應該牢牢把握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深入實施國際合作戰略,全面推進國際化辦學步伐。要以首都實施“‘中外合作辦學促進計劃’,建設若干個中外合作辦學品牌項目”為契機,繼續有針對性地實施中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和干部國際化短期培訓項目,深化開展和實施各個層次的學生聯合培養項目,在鞏固與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3+1”合作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加強與美國、荷蘭、法國、波蘭、日本等國家高校間的合作,積極開辟與其他歐美國家和農業強國高校之間新的合作項目。要以實施“‘首都優秀學生留學獎勵計劃’,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契機,在前期中英、中澳“3+1”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繼續選派一批素質高、基礎好且有較大培養前途的優秀學生赴國外知名高校特別是農業強國的涉農院校留學深造。切實加強學生國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在國外涉農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學生國外實習實踐基地,增強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實踐動手能力。要以實施“‘留學北京行動計劃’,提高學歷生和研究生比例”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留學生教育基礎設施和環境條件建設,積極爭取教育部政府獎學金項目和其他留學中國獎學金項目,力爭使留學生培養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實踐證明,國際化既是高等農業教育特別是地方高等農業院校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緩解和解決制約地方高等農業院校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高等農業教育特別是地方高等農業院校應在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大發展的背景和環境下,及時把握國際化動態,適時調整國際化戰略措施,切實通過國際化帶動特色發展和促進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
作者:鄭文堂 華玉武 高建偉 單位:北京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