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公路工程論文
1高填方路基的施工工藝
1.1填方路基的攤鋪及整平
在每一層填料卸完之后,可使用大型履帶式推土機將填方地段攤平,然后在攤平的填料上進行反復碾壓,從而完成初步的壓實工作,也為平地機的整平工作提供了方便。在初步攤平后,采用平地機進行細致的精平處理,同時形成具有一定的坡度的路拱,以方便排水。
1.2填方路基的壓實
對填方段進行精平處理后,可使用大噸位的振動式壓路機對路基進行碾壓。碾壓時,直線段可從兩邊向中間延伸,小半徑曲線段則應該由內側向外側延伸。縱向碾壓的輪跡應該重疊40~50cm,橫向銜接也應該根據寬度重疊碾壓。壓路機的碾壓速度應該根據試驗段來確定,初壓可采用靜壓的方式,初壓完成后可采用振動壓實的方式,碾壓次數要完全符合規定的次數要求。
1.3對路基壓實度進行檢測
可采用灌砂法對路基的壓實度進行檢測,根據要求也可結合核子密度儀進行檢測。在路堤填筑前,根據要求需要對填料進行取樣試驗,以確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每層填料的壓實度都必須滿足路基填筑壓實度要求,如不符合,則繼續進行碾壓,直到符合要求為止。路基填料的含水量應該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圍內,如果超過標準,則需要進行相應的灑水濕潤處理,或者翻松晾曬處理,之后方可進行碾壓。
1.4對路基沉降穩定性進行觀測
在路基的沉降區范圍處的穩定區設置沉降觀測點,采用水準儀和全站儀確定基線方位和基點標高。可在路基兩側路堤的坡腳以外3m左右位置設置3個以上的觀測點,觀測點的距離可控制在200m左右。觀測點可由鋼筋混凝土樁制成,其尺寸應該符合設計要求。根據基線的方位和基點的標高來確定觀測點的具體位置,同時做好詳細的觀測記錄。在路基填筑過程中,需要隨時對觀測點進行觀測,并記錄好相應數據。當觀測點的豎向或者水平位移過大時,說明地基沉降狀態不穩定,應該馬上停止填筑,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直到路基沉降穩定后,方可繼續施工。
2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
2.1強夯技術的應用
強夯法主要是針對濕陷性黃土的特點,采用起重機將大噸位的夯錘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下落,進而對地基進行沖擊壓實,提高地基的強度。強夯法能夠消除黃土的濕陷性,以達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對原地面采用強夯法時,可采用梅花形的夯擊法,單點夯擊的次數應該符合要求。夯擊前需要將地表的雜草、樹根等雜物清除干凈,并對原地面進行推平處理。應該準確測放夯點的位置,并對錘重及落距進行標定。對填方路基進行強夯時,路基每填筑3m高便需要夯實一次。可采用重錘進行夯擊,以最后一次夯沉量小于2cm為單點夯擊次數控制標準。夯擊現場可使用水準儀對夯沉量進行準確測量。
2.2土工格柵技術的應用
土工格柵主要采用高密度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為原料,經過特殊的成板、擠壓和沖孔后,再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拉伸,能使荷載分布均勻,且具有較強的抗拉性和耐久性。土工格柵技術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時與路基的淺層處理技術以及復合路基處理技術一起使用。施工時需要在高填方路基表面事先鋪好厚度大約為30cm的中、粗砂,然后在砂墊層上設置土工格柵,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土工格柵與軟土之間的摩擦力,并充分發揮土工格柵的加固功能。鋪設土工布或者土工格柵時,應該采用張拉施工法,并將土工布的四端錨固牢靠。
3高填方路基的質量控制要點
3.1做好施工組織工作
如果施工過程中組織管理工作不嚴謹,很容易造成工序零亂、主次不分等影響路基填筑質量的問題。有些工程沒能留有足夠的時間保證路基達到規定沉降,進而導致工后路堤沉降過大,因此必須加強高填方路基的施工組織工作,對各項施工工序進行合理安排,對構造物和路基的銜接關系進行明確,優先安排高填方路基施工,以保證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質量。
3.2嚴格控制路基填料質量
通常情況下,路基填料為土、石,在高填方路基的填筑施工中,應該使用水穩性好、干密度大、承載力強的礫石類填筑材料,且土質要均勻,密度也要均勻,不能含有超大顆粒或者其他雜質。為保證路基填料的均勻性,同時也減少對沿線生態的破壞,高填方路基所使用的土應該進行集中選取,盡量避免沿線取土。
3.3認真做好臺背、路橋過渡段的壓實工作
路橋過渡段、填挖結合處及臺背等處的地形條件比較特殊,填方的施工難度也較大,通常都是路基、橋臺施工完成后的缺口部分,工程完工后非常容易出現路基沉降過大的問題。因此,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此類部位的施工質量,如大型設備施工不便的部位,可采用小型夯實機進行分層夯實,并嚴格控制好分層厚度,同時提高抽檢頻率。
4結語
在公路工程的高填方路基施工過程中,容易受資金、環境、人員、天氣及設備等因素影響,導致工程不能按預定計劃實現。因此高填方路基施工時,必須嚴格組織施工,合理調控施工程序,同時控制好每道工序的施工質量,以保證公路工程的整體穩定性。
作者:閆劍榮 單位:深澤縣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