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并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
應用型金融人才這一定位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性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主要載體,也是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基本途徑。我校金融學專業除了強調理論教學外,還尤為強調實踐教學,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為了加強實踐性教學,我校在課程體系安排上,突出了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型,保證實踐教學時間至少占教學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同時設立專業方向實訓周,針對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等理論課程設置對應的外匯模擬交易實訓、證券投資模擬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與此同時,我校金融學專業與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實習基地,實行“3+1”的教學模式,企業的專家作為我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來校為學生進行實踐指導、專題講座。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踐創新活動,并且建立了創新學分制度,規定大學在校期間至少應修夠10個創新學分。金融學的實踐教學還必須有相應的硬件設施和軟件平臺作支撐,在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上,學校建設了金融實驗室、財經基本技能實驗室、證券期貨模擬實驗室、企業經營模擬實驗室、網絡信息實驗室等與金融實踐教學相關的實驗室,并購置了滿足實驗需要的相關交易軟件、書籍和資料。
二、三個平臺:實驗室平臺、社團平臺、電子期刊平臺
實驗室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硬件基礎,也是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校金融學專業不斷加強基礎實驗設施建設,以打造“全真實驗室平臺”為發展目標,相繼建立了與金融專業實習、實訓相關的金融實驗室、財經基本技能實驗室等相關的實驗設施。建立了“實驗室開放制度”,規定實驗設施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既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的平臺,也提高了實驗設施的利用率。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一系列舉措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鍛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將實踐環節貫穿于學生生活學習中,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金融學專業針對“一個專業,多個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繼建立了銀行信貸協會、證券期貨協會、保險協會三個專業性社團,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任意參加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學生社團還負責承辦與金融學專業相關的技能大賽,如財經基本技能大賽、證券外匯模擬交易大賽、保險銷售大賽。通過大賽,可以檢驗實踐教學的成果和學生對基本從業技能的掌握程度,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檢驗自我的平臺。
“全真電子期刊平臺”是金融學專業豐富實踐環節的另一重要舉措,金融學專業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團隊,負責編輯、出版、發行電子期刊,目的在于保證學生可以及時關注經濟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同時鍛煉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和文字處理能力。到目前為止,創新團隊已出版發行了《金融快訊》電子周刊和《金融文摘》電子月刊。這兩種刊物要求金融學專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制作與發行,并由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審核。這種發行方式保證了每一個同學都能得到切實的鍛煉,也增強了團隊的協作能力。
三、結束語
應該說,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是符合時發表展和社會實際需要的正確舉措,也是促進我國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結構優化的根本途徑,與此同時,我國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也為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贏得了難得的機遇,希望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可以起到良好的社會功效,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吳云勇 朱文奇 單位: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