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少數民族地區本土音樂文化資源
(一)民間歌舞
海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歌舞是黎族、苗族人民,在海南島特定的歷史、地理、生活中積淀而成的,往往具有歌、樂、舞三位一體的特征。根據筆者的調查,在幼兒園中民間歌舞作為教學內容也比較多,占到了將近47%。幼兒具有好動、喜歡游戲的天性,民間歌舞富有律動,參與性強,幼兒十分喜愛這種表現形式。海南黎族、苗族民間歌舞資源豐富。黎族的打柴舞、錢鈴雙刀舞、舂米舞、快樂舞等;苗族的盤皇舞、招龍舞,苗族長鼓及鑼的組合節奏等。以黎族的舂米舞為例,表演模仿舂米的勞動過程,節奏感強,鏗鏘有力,古樸粗獷。可組織孩子們欣賞觀看,進一步參與其中并進行改編,感受其魅力。
(二)民間器樂
海南黎族、苗族傳統器樂獨具一格,尤其是黎族傳統器樂,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竹木樂器為代表的器樂,它們是獨木鼓、叮咚、鼻簫、灼吧、口弓、口拜、畢噠、?o咧羅。黎族傳統器樂具有原始古樸的特征,多以一個曲調為基礎反復演奏,旋律起伏不大,節奏節拍一般較為規整。黎族民歌中的《??氐鰲貳凍さ鰲貳抖痰鰲貳兌±呵?返仍誒枳迤骼種釁搗背魷幀D殼昂D仙偈?褡宓厙?錐?爸卸悅竇淦骼值目?⒒貢冉仙伲??蕕韃橄允久竇淦骼炙?急壤?壞?%。在幼兒園具體實施的難度比較大,筆者認為在幼兒園并不是要求幼兒去掌握這些樂器的演奏,而是讓幼兒認知樂器的外形與音色。對海南黎族、苗族樂器的外形和音色有了了解之后,再引導幼兒欣賞這些樂器演奏的民間音樂。比如欣賞黎族器樂合奏《黎鄉夜》,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認識黎族的傳統樂器,感知樂器音色和樂曲風格,從而獲得美的感受。
二、可行性
(一)教師本土音樂課程開發意識強
根據筆者的問卷調查,占絕大多數的海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園教師對開發本土音樂課程持支持的態度,課程開發的意識比較強。但是由于教師自身對本土音樂文化的不了解,以及幼兒園條件設施的限制,造成了當前課程開發薄弱的態勢。
(二)符合幼兒的審美特點
本土民間音樂以其新穎的曲調、獨特的韻味唱腔,深受幼兒的喜愛。如黎族兒歌《阿儂喂》音調開朗、歡快,節奏活潑,充滿童趣,符合幼兒的審美特點。
(三)符合幼兒思維發展規律
本土民間音樂貼近生活,題材廣泛,大多描繪的是生活中的場景,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如黎族民歌中的屬于娛樂歌的知識歌,是用歌來授以幼兒生活中的知識,寓教于樂。最常見的是通過猜謎教幼兒識字,黎族民歌《五指山歌》采用問答的形式,幼兒通過吟唱歌曲,或者采用問答形式對唱歌曲,了解到與五指山相關的知識。
(四)傳承與創新本土音樂文化
幼兒通過學習了解本土音樂文化,可以加深對本民族、本區域內文化的了解,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和提高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在傳承本土音樂文化的同時,通過幼兒的自我展示來豐富和創新,進而影響當地的本土音樂文化。
三、對幼兒的發展價值
(一)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幼兒在學習語言時,歌唱一些簡單易懂、富有韻律、節奏分明的民間歌曲,可以純潔語言,并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幼兒在不斷的練習與反復嘗試中很輕松地掌握了咬字、吐字、用聲與行腔的本領。節奏鮮明、旋律簡單、吐詞清晰的民間歌曲尤其便于幼兒學習。如黎族民歌《賀新娘》:一朵紅花紅彩彩,捧給新娘笑嘻嘻,同心同意家庭好,同桌同飯笑呵呵羅,笑呵呵耶羅。這首民歌的斷句簡潔,要求幼兒演唱時吐詞清晰準確,而且富有韻律。幼兒在集體吟唱時時常輔以身體動作,以增強其旋律的韻律感,在反復的練習對比之中,幼兒自覺地掌握了語言的發音與聲韻,對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發展
幼兒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幼兒園內的幼兒參與的身體運動尤其顯得重要。本土音樂與律動緊密結合,身體的律動融入到音樂之中,這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律動的天性,增加他們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也鍛煉了身體。例如海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各種勞動號子,這些號子一般在勞動中歌唱,如打硪、舂米、車水,這些勞動號子帶有呼喊感嘆性質,以激發、鼓舞勞動情緒。這些勞動號子旋律優美,節奏相對舒緩,歌詞內容豐富,易于幼兒的律動參與改編。例如黎族《打硪歌》:抬起硪來,嗬哩一(??肅耍?????耍?????肅耍??模??耍┪灝岫??侔岫??慌驢啵ㄍ郟┎慌呂郟?諞購猛諭粒?滋旌錳敉痢?煅澆忝妹恰#ㄠ類類肅肅類類耍?類類肅肅類類耍┼耍〈蝽腋枋搶枳謇投?拋櫻?衾值慕謐嗪屠投?牟降饗嘁恢攏??髕膠透揮卸?小S錐?梢員叱?叱⑹運孀漚謐嘧齟蝽業南喙囟?鰨?夠疃?誶崴傘⒂淇臁⒂腥さ姆瘴е型瓿桑?喚鲅?傲爍棖??衣啥?彩溝糜錐?納硤宓玫攪肆己玫畝土丁4送庥錐?ü?斡朊竇涓櫛杌疃???安⒄莆彰竇湮璧敢衾種械慕諗摹⒔謐嘁約霸鑾可硤宓娜崛投扔胄?髂芰Φ雀髦稚硤寤?埽?傭??玫靨岣吡擻錐?納硤甯鞣矯嫻乃刂省
(三)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黎族民歌具有自由、即興的特點,在歌詞方面極富創編性。在同一曲調下,往往根據不同的環境、場合要求演唱者即興地配以不同的歌詞來傳情達意,具有很強的即興性與創造性。而這種即興創編的方式,給演唱歌曲的幼兒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想象與發揮的空間,符合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學唱或者欣賞這類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民間歌曲曲調,教師與幼兒一起設置不同的主題,根據不同的主題情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曲調自己編唱歌詞,形成不同的節奏,自己表演,以幼兒的想象力點燃他們的創造能力。
(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審美是每個人具有的天性,幼兒也不例外。海南黎族、苗族本土音樂是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幼兒施行本土音樂文化藝術教育,能夠發展他們的審美能力。如黎族民歌《跳柴歌》:三月的五指山百花放????碌耐蛉?釉誄????交端?φ嬡饒???信?仙儐慚笱??!短?窀琛肥且皇仔?閃鞒?⒔謐喙嬲?暮D廈窀琛8棖??ldquo;山歡水笑”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富有形象性特色。幼兒在欣賞演唱歌曲時能感受到大自然中山水交融的美麗場景,旋律具有較強的律動性和鮮明的黎族民歌特色。幼兒在欣賞、學習、表演中逐步地提升其審美素養、審美情趣及其相關能力。
作者:胡凱 單位:瓊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