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室內設計論文
筆者通過分析以上的弊端,發現當前的室內設計教學中存在兩種常見問題,一種是教學與時代、市場脫軌,設計教學內容陳舊。另一種雖然打著與市場接軌的旗號,實際效果卻與目標相差甚遠。兩個問題的錯誤并不一樣,但都影響了室內設計的發展。前一個問題,主要在于不接受新的事物,抱著原先的教學模式不放,墨守成規,課程中存在著一些被時代淘汰的內容,或者一些傳統課程學時過長,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課程應該由原來的被要求掌握演變成一般性了解,或者被取消。比如設計初步里的字體練習,設計表現里的長課時水彩渲染,現實的情況是: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得這些早年必須具備的能力可有可無。后一個問題,教學模式力圖與市場接軌,但急功近利,只想著學生學習一些課程后就能夠快速上手干活,但卻忽視了一個設計師的設計能力與長期發展。
一、問題的實質
首先要分析這兩個問題的實質,第一個問題是課程模式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使得受教育者在課程學習中不能很好地掌握當前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第二個問題是過分強調制作過程中的新技術應用,而忽略了以人為本的終極目標。室內設計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室內設計教育也是如此,筆者認為室內設計教學的以人為本包含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對受教育者而言,學有所用;二是對設計本身而言,室內設計的過程始終以人的需求為考量,具體到室內設計當中,很多時候體現在尺度的拿捏上。在當前情況下,怎樣將上述兩個問題在室內設計課程中很好地解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從事室內設計教學工作多年,從兩個方面入手,嘗試著在教學中對課程進行改進。一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技術,二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調整,以此來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
以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住宅室內設計課程》為例,住宅室內設計一般設置在低年級的專業課程中,學生此前并未接觸室內設計專業課程,前部課程多為三大構成、繪畫造型、工程制圖類。住宅室內設計牽涉到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對每個人來說住宅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從這門專業課入手,便于學生熟悉一些基本的功能尺度、設計流程,而且能夠涉及其他知識點。低年級的設計要求,重點在于學生對環境場所、功能、材料的基本了解,強調在功能因素的前提下,同時關注人文因素。
1、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調整
室內設計的前期階段主要工作包括:平面布置圖和立面圖的設計及繪制。平面圖實際上就是功能的空間定位,這是室內設計的一個核心內容。要求學生利用尺規手工繪制。手工制圖是傳統課程的保留項目,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依然強調手繪教學,目的是為了在畫圖的過程中體會、熟悉平面空間中的功能尺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一部分方案設計能力。《住宅室內設計》課程在實施的時候,我們把住宅理解為若干個“項目”,這些項目包括:起居室、餐廳、廚房、衛生間、臥室、書房等。第一個項目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學生初次接觸住宅室內設計的內容,之所以先做衛生間,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筆者把它稱之為“熟悉的陌生人”,陌生是因為學生對設計上的相關規范、要求,一無所知。首先從一個衛生間入手,把平面圖給學生后,往往會不知道如何下手。衛生間天天使用,可是設計的時候卻如此的陌生,原因何在?那是因為不清楚設施的尺度,也不清楚人體工程學的應用。這就需要告訴他們獲得一些尺寸的規定方可去布置,以及如何獲得這些規定。電腦較手繪非常迅速,但平面的布置需要尺度經驗,這種經驗是需要積累的,不是快速畫出來的。如手繪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僅僅只是單項的表現課程就能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在室內設計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強化。手繪是方案能力的體現,當前計算機輔助設計大行其道(在這里并沒有反對計算機設計的意思),但手繪依然是設計師團隊之間溝通的必要手段。手繪是“劇本”,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制作,將設計方案精確化、直觀化地表達出來。所以,低年級室內設計教學初期,應當保留一部分的手繪設計訓練,并且這種訓練要融入到設計教學當中,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2、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技術
在方案設計階段,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們收集自己設計的衛生間中的衛浴產品。要求有詳細的產品信息,其中就包括三視圖尺寸、實體照片,通過網絡查詢和現場拍照,現場拍照是要求學生到專門賣場考察,不但要看得見而且要摸得著。互聯網信息量巨大,但需要篩選才能找到設計中需要的合適產品。這部分任務是要讓學生對衛生間的設施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些品牌信息,也是為了懂得怎樣去收集自己需要的資料,怎樣去利用現有的資源來完善自己的設計,同時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鋪墊。在數字化環境下收集的產品信息量超越了所有的教科書!更重要的是,這些信息在不斷地更新,它不是靜態的。數字化多媒體的終端設備目前包含很多,學生可以使用手機、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等等,這些設備當前已被廣泛使用,可以很方便地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做方案時學生就知道怎樣通過數字化技術與渠道去選擇界面中的材料,墻面、地面用什么樣的鋪裝,頂面用什么樣的吊頂,什么樣的燈具等等。一個衛生間的設計從無知到有知,為后續的設計積累了經驗,也懂得了怎樣去豐富自己的設計。設計的主要方法是一種理性的分析和總結,通過針對設計對象的調查、相關數據的收集,進行分析式的描述,從而在分析現狀的前提下,解決所遇到的功能問題。而“解決問題”式設計方法的立足點是對問題的解決,方法總比問題多,這里的方法是數字化技術及互聯網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設計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看成是一個個的產品,這些產品也是被精心設計出來的(市場競爭的結果),每一個產品都會提出對設計物的觀念和主張,新的產品更是如此。所以,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如何去篩選,前面提到了從滿足人的功能需求入手,但功能不是設計的全部,“如何進行更加細致的篩選?”這樣的問題會貫穿整個設計過程,乃至結果。
第一個項目雖然簡單,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設計流程也同樣適用于其他房間,學生在完成第一個項目的過程中,對設計的流程已經有所了解,形成了對設計工作過程的認識,后續的項目就按自己的設計經驗來嘗試,這又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這種依托于數字化技術的信息收集,不僅大大提高了設計前期資料收集的容量,提高了效率,并且能與當前的市場接軌,讓學生方便地了解當前的市場信息,也改變了教學模式的被動性。這種數字化環境下的室內設計教學,充分利用了網絡共享的教學資源平臺,并將數字化的教學資源融合到課程教學中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者駕馭信息技術工具,采用多種數字化的信息獲取方式,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對獲取的知識篩選、整合,與傳統的訓練方法相結合,從而轉化為最終的學習成果。
作者:周健 王東 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