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省鄉鎮農技推廣隊伍概況
1、鄉鎮農技推廣隊伍結構現狀
(1)鄉鎮農技推廣隊伍年齡結構從表2中可以看出,縣局鄉鎮農技推廣隊伍中,30歲以下的人員7.18%,30~39歲人員占37.81%,40~49歲人員占36.29%,50~59歲人員占18.71%。由此可看出,30歲以下的人員明顯偏少,僅占總推廣人員的7.18%,這說明近些來大專院校畢業生進入推廣隊伍的人員較少。
(2)鄉鎮農技推廣隊伍學歷結構從學歷層次看(表3),縣局鄉鎮農技推廣隊伍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占29.18%,中專以下學歷的人員占70.82%,特別是高中以下學歷的人員占25.65%。1997年以來,無專業背景的軍轉或其他人員占20.07%,他們基本上不具備專業的農技推廣服務能力,素質亟待提升。
(3)鄉鎮農技推廣隊伍職稱結構從職稱結構看(表4),縣局鄉鎮農技推廣隊伍中,高級職稱人員占6.13%,中級職稱人員占29.37%,初級職稱人員占38.10%,無職稱人員占26.39%。無職稱人員與高職以下學歷人員數量相當,學歷與職稱具有明顯的線性相關性。
2、全省鄉鎮農技推廣隊伍未來需求
根據《湖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到2020年,全省農村實用人才要求發展到1410000人,年均需要增長40000人。在實用人才中要求中專以上學歷人才要求達到10%以上,總量達到141000人;而目前不足20000人,只占1.5%左右,還需要發展120000。其中,農技推廣人才要求達到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的40%左右,即56400人;目前,全省農技推廣人員(縣鄉兩級)接近36800人,總量需要新增20000人左右,而鄉級按80%計算,總量要求達到45000人。
二、湖南省鄉鎮農技推廣隊伍發展存在的問題
1、技術人員數量差額較大全省鄉鎮農技推廣人員為22381人,距“綱要”要求(45000人)還差25000人左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鄉鎮推廣機構工作辛苦,下基層積極性不高,隊伍不滿員。從全省范圍來看,鄉鎮技術人員只占縣鄉兩級技術人員總量的60.81%,與要求相差近20個百分點。調研的華容縣,農技站編制105人,一線工作人員66人,只占編制人員的62.85%。與全省情況基本相同。二是一些鄉鎮還沒有設置農技推廣機構,未安排農技推廣人員。
2、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從調研結果來看,全省鄉鎮農技推廣隊伍中,中專學歷人員是主體,有10109人,占45.17%;大專學歷人員5117人,占22.86%;本科以上學歷人員1414人,占6.32%;而高中以下學歷人員有5741人,占25.65%。其中,無專業背景的軍轉和其他人員4633人,占20.07%。從專業的角度講,高中以下人員和非專業人員不具備農技推廣服務能力,需進行專業培訓,以提升其農業服務素質。隨著全省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和農業技術的進步,農業推廣人才的素質也需要相應的提高,高職學歷層次人才要逐步成為農技推廣人才的主體,其比例至少要達到40%以上。也就是說,大專學歷的農技推廣從業人員要由22.86%上升到40%,大約有3800人需要進行高職層次的農業技術培訓。
3、無準入資格限制由于準入資格沒有限制,全省基礎農技推廣隊伍被迫接納了許多無專業背景的人員,其中不少為軍轉人員。汨羅縣30個鄉鎮站長有15個沒有農學背景,自2005年以來沒有一個具有專業背景的農業技術人才進入鄉鎮站。1997年以后,沅江市進入農業推廣部門的軍轉和非專業背景人員共計69人,占總人員333人的20.72%;其中農機局2人,畜牧水產局46人,農業局21人。如果沒有嚴格的準入制度保障,農技推廣隊伍接納大專院校畢業生的空間就會大打折扣。
4、農業類專業人才培養日趨艱難近10a來,全省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人才培養規模和類型迅速擴大,成效顯著。但是,農業類專業發展卻成“U”字型。目前,農業教育仍處于低谷向上回升的起步階段,正在艱難地呼應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需求。過去40a來,由于農業專業的萎縮,生源減少,教師流失,設備老化,投資銳減,教學條件現已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據調查,2012年農業專業招生學費人均3000元左右,人均培養成本卻需要7000元左右。加上農業的基礎性、公益性特點,在勞動比較報酬偏低(目前我國第一產業勞動率只有第二產業的1/8,第三產業的1/4)、工作辛苦、缺乏趣味等因素的影響下,傳統農業類專業招生特別困難。由于人才需求類型多樣,有些專業生源較少,規模效益低下,農業型人才培養日趨艱難。
5、全省高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結構不合理2012年,全省本科、大專和中專等高校涉農專業招生人數分別為4890人、1950人和11000人,比例為1∶0.4∶2.25,屬于兩頭大,中間小的細腰型結構,高職人才培養數量明顯偏少,結構不合理。
三、加強湖南省鄉鎮農技推廣隊伍建設的建議
1、實施涉農職業教育全面免費培養,加大農技推廣隊伍人才補充力度鑒于農業的基礎性、戰略性、公益性、弱質性等特點[4],農技推廣隊伍的待遇偏低,人才流失嚴重,專業技術人員亟待補充,而農業職業教育招生特別困難的情況,建議實施涉農職業教育全面免費培養、定向就業。在給予涉農職業教育公平待遇(目前中職免費,高職沒有免費政策)的條件下,高職涉農專業就讀狀況將明顯改善,從而使涉農人才培養的細腰型結構,逐步改變為與目前農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金字塔型結構。
2、實施特崗計劃,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素質設置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培訓機構和體系,制定《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崗位管理規范》,對基層農技推廣崗位提出明確的專業和學歷要求,對沒有學歷背景、學歷層次不符合崗位要求的基層農技人員實施技術培訓。力爭3~5a改變基層農技隊伍人員沒有專業背景、素質偏低等問題。
3、嚴格準入制度,積極吸納涉農專業畢業生嚴格執行農業行業進崗就業準入制度,積極吸納涉農專業畢業生就業,保障今后的從業人員具備專業素養,持續改善基層推廣隊伍人員素質,助推全省現代農業建設發展。
4、依法加大財政投入,不斷提高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待遇支持農技推廣是國家支持農業的一種方式。《農業法》和《農業推廣法》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在預算內應當保障用于農技推廣的資金,并應當使區布局,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第二,二者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與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的統一。農民企業家成長與縣域經濟發展統一于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同時也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無論是縣域經濟發展還是農民企業家成長,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實現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現階段二者發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全面實現小康、和諧的社會,因此,二者的歷史使命是相同的。以人為本的發展,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的發展,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發展。無論是縣域經濟發展還是農民企業家成長都是立根于人民,利用人民群眾的智慧,造福人民群眾,促進農業、農村、農民科學、和諧發展,二者統一于科學發展的實踐當中。
四、結語
現階段我國的發展戰略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然后帶動其他人共同富裕;讓有條件的地方先發展起來,然后帶動其它地方發展。這兩個過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終實現經濟整體平衡發展。讓有條件的地方先發展起來,從推動主體來說,是通過區域內經濟主體來實現的。縣域內,尤其是在廣大農村,農民企業家通過創業經營先富起來,使所在區域率先發展,然后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這是一個農民企業家成長的示范效應帶動周邊農民創業者成長和農民致富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縣域經濟的發展,也為農民企業家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環境,從而促進農民企業家更好地成長。改革開放以來,農民企業家成長與縣域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諸多制度尚不健全,農民企業家成長有其局限性,縣域經濟發展也有待提質提速,二者相互促進遇到諸多結構性的矛盾和體制性的問題,必須構建制度,消除影響二者相互促進的制約性因素,促進二者健康發展和良性互動。
作者:單武雄 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