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農業技術論文
一、國外發展情況與研究現狀分析
美國由各州州立農學院及其附屬機構農業試驗站和合作推廣站組成的農學院綜合體構成了州農業推廣服務機構,它是美國農業推廣體制的核心。目前,美國以大學和基層縣推廣機構為兩大主體、覆蓋全國每一個縣的科技服務體系,保證了大學實驗基地上獲得的研究成果在農民中的廣泛推廣。其優勢就在于利用美國的高校和科研單位與農民合作開展的農業科技發展,這就奠定了現代美國高等農業教育、農業科學技術研究、農業科學技術推廣體制建立的法律基礎,為現代美國農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法國的科教興農政策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可以建立各種組織,通過這些組織開展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農業品質的推薦以及農民的教育和培訓等工作,科研單位協助各級政府在各地農村建立農業科普推廣服務站,這種國家、地方和農場共同協作建立的三級農業科教發展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法國農業的快速發展。荷蘭則是以國家為主導,政府與地方或者農民一起開展運作科技興農的發展模式,通過科研和農業科技的推廣進行宏觀調控,同時也鼓勵農民參與科教興農活動,鼓勵他們出資參與農業科技推廣的活動。另外,亞洲國家中的日本,建立了由政府出資、獨立運作兩個科教興農推廣系統,分別是日本農業協會的科教推廣系統和日本政府的科教興農推廣體系。這種靈活又較完善制度發展體系模式也促進了日本農業的發展。其次從科學研究上來看,國外的科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西奧多•W.舒爾茨(1999)在《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提出,一種技術總是體現在某些特定的生產要素之中,因此,為引進新技術,就必須采用一套有別于過去使用的農業要素。美國環境經濟學家Krntille等率先提出人類技術創新忽略資源保護問題之后,關于環境保護有關的技術創新和技術層出不窮,包括清潔農業技術、生態農業技術、環境友善農業技術、無公害農業技術、環境優化農業技術、綠色農業技術等。綜合來看,國外學界針對“現代遠程教育”和“科教興農”兩個領域的研究也較獨立,本課題可以借鑒的資料也并不多。
二、國內發展情況與研究現狀分析
關于科教興農的發展情況上,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在當前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新形勢下黨和政府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走科教興農和人才強農之路,把發展重點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全國各省通過科教興農的做法,達到了技術、經濟、社會、環境的效益。國內以“遠程教育”為主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遠程教育系統內部,諸如理論元研究,教學模式、教育技術的改進,服務平臺的建設,服務體系的構建等。傅正強(2006)對中國、法國和加拿大的遠程教育模式進行了比較研究,并提出了中國遠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對策建議。董曉琳(2007)論證了電大遠程教育“三維一體”教學模式構建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內涵。陳燕(2010)闡述了現代遠程教育模式的四要素即課程設置和教材選定、教學資源、技術環境平臺、考核和評價機制。萬光龍(2011)從中國高校遠程教育機構自身條件出發,構筑了遠程教育管理模式與教學模式。張創偉(2011)等人指出,城鄉一體化進程提出了實現教育服務對象的“廣覆蓋”、服務體制的“一體化”及服務水準的“均等化”的目標要求,遠程教育的技術、組織和歷史優勢使其成為實現這一使命的優先選擇。潘美意(2011)認為,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全面推進,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向城市,形成由農勞向非農勞轉移的大潮;作為農村富余勞動力主要聚集地的珠三角地區,目前因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不易就業,通過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遠程教育在這方面具有無以倫比的優勢和基礎,但目前這種優勢未能體現,針對這一現實,提出了建立協調運轉的組織管理和服務保障機制、健全培訓體制優化培訓環境和注重針對性增強培訓有效性的對策。除此之外,目前中國關于遠程教育為農村服務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江蘇省教育廳“九五”重點課題子課題“電大畢業生通向農村問題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電大教育為實施農村城鎮化戰略服務研究”、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子課題“縣級電大構建開放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研究”等研究,但是從現代遠程教育視角來實現科教興農戰略,并從服務農村、農業、農民各領域出發而研究成一套完整運行模式和保障體系的尚屬空白,有待填補。可見,目前國內學界尚未將“現代遠程教育”和“科教興農”兩者進行有機跨界融合。針對“現代遠程教育”的研究多局限在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拓展等方面;而針對“科教興農”的研究多局限在基層農技推廣、政府擴大資助等方面;本課題旨在跳出這兩個領域單獨研究的瓶頸,從現代遠程教育這個全新的視角出發,構建科教興農模式及運行機制,該研究本身就是一個交叉領域的突破創新。
三、遠程教育與科教興農問題的研究前景分析
從以上的研究來看,國內外學界對于“現代遠程教育”和“科教興農”這兩個單獨領域的研究都不少,但是將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運用到解決三農問題,尤其是科教興農提升農村、農業、農民的科技水平和素質這一交叉地帶的研究成果寥寥無幾,因此本課題旨在填補這一空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體系。我們認為,當前遠程教育與科教興農問題的研究前景十分廣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具體如下:首先,加強科教興農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一是科教興農可以改變農業的增長方式,使中國的傳統農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農業轉變,這是中國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其次,科教興農對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強農業生產的競爭力;三是一是科教興農與農業產業化關系非常緊密,農業產業化需要先進的科技和教育,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需要科教興農為其發展提供支撐;最后科教興農的發展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科技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方面也有重要的意義。其次,把現代遠程教育融入進科教興農中來是當前小康社會建設的一項很重要的途徑。當前中國農村科技水平落后、信息流通不暢、人力資源短缺、人才隊伍不穩、人才結構失調、整體素質不高,這是阻礙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要快速發展中國農業,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首先解決這些問題。而采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和技術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非常好的實現途徑,這可以為改變目前不良現狀,同時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設施的綜合效益,大力推廣農業科技知識,最重要的是改變三農現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遠大目標。第三,新時期遠程教育戰略的重要目標是科教興農,從研究上來看當前遠程教育首先要興科教,農業發展靠科技,科技進步靠教育。振興農業地區,必須首先振興教育,而遠程教育是科教興農的關鍵。積極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行二教統籌,在確保“兩基”鞏固提高的基礎上,創造條件,積極發展遠程教育,加快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步伐,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最后,本課題的研究前景的重要意義體現在,科教興農和遠程教育的結合是實現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基礎地位的客觀要求,也是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由社會土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機制決定的。
四、結語
總之,在當前情況下,我們要對于農業遠程教育的影響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農業遠程教育體系,拓展農業遠程教育發展空間,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農業遠程教育格局。通過發揮遠程教育設施的綜合效益,大力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知識,以實現科教興農和中國農業的快速發展。具體上,我們必須建立健全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明確現代農業技術推廣職能,使農業技術推廣更好地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程技術服務,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借助現代遠程教育和信息網絡技術,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和市場信息的擴散,讓農民生產有目標,種養有技術,銷售有出路。另外,我們建立的遠程教育還必須樹立以農民為本的觀念,這樣才能在真正的意義上實現科教興農,解決三農問題。
作者:李慧 單位:廣東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