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BL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與挑戰
對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緊扣教學大綱、圍繞教學計劃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如何選擇臨床病例資料?如何圍繞病例設置問題?如何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如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問題相對于傳統教學中講授法的“講—聽”模式來講對教師都具有很大的挑戰性,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耗費更多的精力才能完成。
再次,對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PBL教學模式的課堂特點是以小組為單位,以討論為主,較傳統教學法課堂秩序更難控制,所以要求教師有較多的管理經驗和更高的管理能力;②充當多重角色,當課堂討論按照預定的設計在順利進行,教師是個旁觀者,當討論出現冷場,教師就是問題的提出者;當對教學過程中陷入無謂的爭論時,教師應恰當引導以確保教學目標思維實現,同時要預防爭論升級造成課堂秩序混亂。
再其次,對教學的評價和反思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教學法中對教學的評價與反思習慣于流水式總結,往往是完成任務式的課后小結,沒有新意。PBL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和學生打破了講臺的阻隔,更容易溝通,使教師能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這樣教師對教學進行評價和反思時有物可言,能夠真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最后,教師思想觀念的沖擊,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向學生學習的思想。
自古以來,老師就是權威、是知識的集大成者,這使得某些教師認為教師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容不得半點不同的聲音,但是在PBL模式下學生自由討論中教師的權威地位、權威觀點會不斷受到沖擊,所以在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教師一定要不斷鉆研、向學生學習、尊重學生、營造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綜上所述,PBL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提高了很多不同于傳統教學法的要求與挑戰,要求每位教師不斷學習、不斷修正自己,從而真正提高我們教學的水平。
二、PBL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要求與挑戰
在PBL教學模式中學生由傳統教學法中的被動接受者變為課堂的中心,這種轉變對學生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學生要了解、接受PBL教學模式。了解PBL教學模式的歷史沿革、目前開展情況、優勢與不足、如何適應以及自己的收益。這樣學生才能更積極、更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其次,要做好課前預習及準備。這種預習已完全不同于傳統教學法的預習,不是簡單地看課本,而是要求學生帶著老師給出的問題去看課本,自己主動找資料,如果個人不能解答,小組討論,小組不能解答找指導老師,最終將問題解決,并等待課堂交流。這種課前預習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但同時學生在上課前對所講內容已經有了大體的把握。PBL教學模式的精華之一在于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去解決問題。
再次,課堂發言要踴躍,勇敢展示個人及小組的意見。經過課前充分的準備,課堂上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在以小組為單位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現象,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同學能夠積極主動發言,展開唇槍舌戰,少部分同學雖然準備充分但不敢開口發言,還有些同學課前沒有準備去參與,甚至一些同學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PBL教學模式的精華之二在于課堂發言小組討論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消除發言時的強迫感、受限感,為以后與病患的臨床交流打下基礎。
最后,做好課后總結。PBL教學模式的課堂不同于傳統教學法。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指導,所以各知識的的總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課后自己總結、歸納,很可能會出現一頭霧水,不知課堂到底學了什么?進而否定PBL教學模式。PBL教學法把學生從傳統教學法的“課前看,課堂聽、課后抄”(即課前預習是大致看看課本,課堂只需豎起耳朵聽,課后照著課本抄完成作業)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學生有更大的空間、更多的自由,但同時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種模式鍛煉了學生,使他們的多種能力得到提高,最終將提高其創新能力。
三、PBL教學模式對教學管理部門的要求與挑戰
PBL教學模式雖然是以教師和學生為主要參與者的教學模式,但對教學管理者及教學管理部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首先,不能用傳統教學法的評價方式來評價PBL教學法,比如課堂秩序、教師作用、標準化測試等;其次,應有長遠目光。PBL教學模式的優點不僅僅表現在知識的獲取方式上,更多的是在踐行這種教學模式時學生從中學到的學習的能力和綜合能力,如主動學習能力、討論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再次,應給與PBL教學模式更多的政策支持,如大班改小班、上課時間的靈活性等。
總之,PBL教學模式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在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學生應采取靈活多變的的方式。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培養出具有創造能力的創新型醫學人才。
作者:高曉芬 單位:廣東省韶關學院醫學院中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