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歷史研究論文
重視和發掘歷史檔案的史料價值
1.歷史檔案的重要性。
歷史檔案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歷史記錄,它具有廣泛性、罕見性和可靠性的特點,具有可靠的憑證價值和廣泛的情報價值。韋慶遠認為歷史檔案的內容豐富且詳細具體,能反映出歷史事件的原始狀態,還能比較好地反映出問題的前因后果和蘊含之意;檔案在我國古代作為編史修志的重要材料,在當今則是史學研究中最為珍貴的、應優先使用的資料。可謂,檔案能夠“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在韋慶遠的歷史著作中,不乏大量利用豐富翔實的檔案材料,其中很多都屬于首次引用的,這也充分體現了他對檔案史料價值的重視。如幾部論文集(《檔房論史文編》、《明清史辨析》等)都反映了他在發掘、利用檔案資料方面做出的貢獻。韋先生深刻體會到“明清史的研究工作是離不開明清檔案的。不參考利用明清時期的各類歷史檔案,而能進行科學的、高質量的明清史研究,實在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2.重視民間檔案。
韋慶遠將我國的歷史檔案大體分成兩類:官方檔案(包括中央政權和地方性政權檔案)與民間檔案。他看到目前檔案館館藏的主要是官方檔案,民間檔案不足,而這部分檔案有著官方檔案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認為,官檔和民檔,本來都是人們在當時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各種聯系交往以至矛盾沖突的產物,都是從不同的重要側面對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和記錄,它們本來就是相輔相成,可以互相補充和訂正的。民間檔案較集中而具體地反映著各時期各地區公私之間、官民之間、主仆之間以及宗族之間等極其復雜的關系,極具地方色彩。因此,他力倡各省的檔案部門應花點力氣收集民間檔案,特別強調在利用官方文書的同時,應充分重視譜牒、契約、信札等民間檔案的史料價值。
3.重視而不輕信。
韋慶遠重視檔案的史料價值,但同時又對用檔保持著清醒的態度,他說“:歷史學家不能跟著檔案轉,既要重視又不輕信”。具體而言:(1)歷史檔案有其階級局限性,不可能如實地反映歷史真相,故而要全面地看待歷史檔案,有分析有思考地對待歷史檔案,不要孤證立案。(2)他指出檔案只是眾多史料中的一種,絕不可能代替其他圖書文獻、考古出土物以及社會調查成果等;認為檔案和圖書的關系,一般來說應優先使用檔案,但并非絕對。(3)對待檔案也應像對待其他史料一樣,貴在審慎地鑒定和分析,貴在與其他史料相核對比勘,考慮其真實性成分,絕不能偏信偏用。“不但要用檔案來訂正和補充圖書文獻的不足或不確,有時也要用圖書文獻來訂正和補充檔案的不足或不確”。概而言之“:用書不如用檔,用檔不忘用書,盡信檔不如無檔,盡信書不如無書,史檔結合又相攻,混沌史實可分明”。
檔案工作與歷史研究的關系
韋先生治學特點之一就是將治史和治檔相結合,以整理檔案作為史學研究的準備,以史學研究作為對歷史檔案功能的發揮。他以親身體驗,多次撰文強調檔案工作與歷史研究的密切關系。“檔案工作與史學研究結合的形式雖代有不同,但它們實質性的關系從未中斷或疏遠,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互相支持以發展,互相配合以前驅,未見獨輪能致遠,單羽可高翔”。
1.檔案館應該進行史學研究。
韋慶遠針對當時學術界就檔案館能否進行歷史研究的爭議,特撰《檔案館進行史學研究之我見》一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文中他指出檔案館及其工作人員應該進行史學研究:一方面,檔史結合是我國歷史的優良傳統。史學研究與檔案工作密切結合,相互依存和促進,乃是我國史學史和檔案事業史公認的事實。自古代的檔案館直到中國民國時期成立的國史館,一直兼承著保管檔案與編撰歷史的雙重任務。另一方面,從《檔案館工作通則》也可看出檔案館承擔著永久保管檔案以及為科研和各方面提供檔案史料的責任;它既應為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服務,又應進行本身包含學術在內的業務建設。總之,不論從歷史傳統抑或當時的有關政策,韋慶遠認為并不存在檔案館是否應該從事歷史研究的問題,而是存在應如何妥善組織和安排的問題。
2.檔案館進行歷史研究的意義。
韋慶遠認為檔案館參與歷史研究意義重大,從長遠來說有利于本館業務的發展和工作水平的提高,還能取得豐碩的社會效益。具體而言:(1)就檔案館本身而言,參與歷史研究,可以帶動館藏檔案資源的開發,使檔案發揮其應有的價值。(2)以檔案為依據進行論述的著作,大都論述有據、史實確鑿,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而檔案館又有這方面的先天優勢,理應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3)檔案館要名副其實地成為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理應逐步提高本館的科學學術水平和學術隊伍,為國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而組織進行較高層次的科研,正是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必由途徑。
3.檔案館進行歷史研究的方法。
韋慶遠不僅提出了檔案工作應與歷史研究相結合,還結合自己長期利用明清檔案進行明清史研究的體會,為檔案館提出了建議和要求:要量體裁衣,即根據本館本地的資料來決定自己編研的專題;要留有余地,考慮本人及本單位的人力、專長來決定任務;要有沙里淘金的精神,來收集資料。至于檔案工作人員則要做到“閱讀宜廣,搜集宜勤,選擇宜精,加工宜細”。所謂閱讀宜廣,搜集宜勤,就是要有“竭澤而漁”的精神多讀勤讀,要勤于查找勤于思考;選擇宜精,指編某個專題時要苛刻,重復的材料中挑最能說明問題的,對有水分材料刪掉有水份的部分,有不同的記載要加注說明。加工宜細,要利用各種檢索工具,盡量做好斷句、標點、剪裁。另外,編研工作最好要帶著一組問題,而不是帶著一個問題來看檔案。這樣可以事半功倍,還可引發更多的論文專題寫作。
綜上而言,韋慶遠的檔案學理論包括:重視歷史檔案的史料價值,尤其強調對民間檔案的收集;對于檔案的態度要審慎,重視而不輕信;檔案工作應與歷史研究相結合等。
尊崇實學,立足百年
韋慶遠教授對檔案及檔案工作的重視,體現了他“尊崇實學”的治學特點。韋先生在談及自己的治學經驗時,提到治學應“尊崇實學,立足百年”“,尊崇實學”,就是不要搞假學,反對空論和“回鍋肉”史學,從原始材料入手,史論結合,有一分資料說一分話。“立足百年”,就是文章須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才行。他在撰寫每一篇論文時,都非常注意打好資料基礎,不辭辛勞地搜索資料,然后縷分細析、反復推敲。因他撰寫的清史論文總有近50%屬于首次使用的原始資料,故許多學者認為“:韋先生所發表的論文常有新見,而且立論平允而切中肯綮”。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曾致函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成仿吾,其中也說道“韋教授給我們帶來了崇實的學風,提高了哈佛大學的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