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法律制度不斷完善,農民群眾的法律維權意識逐步提高,對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呼聲也與日俱增,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要求各級村委會必須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度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完善各方面機制,使一些不合理的開支、農用公款等一些非法行為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隱性為,必須進一步發掘和改進。
二、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各項規章制度不夠健全
在我國很多農村集體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項制度仍然不夠完善,無法真正依據相關法律政策制定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機制。有些農村也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嚴重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在平時的工作中難以執行和操作;有些農村仍然沿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老制度,相對于現在的農村經濟發展來說嚴重不相符,根本發揮不了有效的推動作用;還有一些農村為了應付上級的各項檢查,制定出一系列“形式主義制度”,看起來很多很全,可實際操作起來難上加難;還有的制定出來的管理制度公開告知之后沒能吸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顯得不切合實際,喪失了公平公正的原則。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混亂的局面,不能有效地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2、監督力度不夠一是各級紀檢部門對下屬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檢查力度不夠,檢查不夠及時,沒有足夠重視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總感覺無所緊要。各部門協作配合不夠及時,對一些違法亂紀行為沒能及時的給予嚴重處理,失去客觀公正的原則;二是農村審計制度不完善,由于審計監督制度不完善導致干部的任期與離任、年度財務審計考核等工作不能及時進行,沒有一定的制度依據,都是流于形式,糊弄過關;三是財務梳理小組建設不全面,很多小組成員沒有經過民主推薦和選舉就由黨員干部直接指派,導致監督工作不能堅持公平的原則,隨意的指派致使理財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工作水平有限,對崗位的職責和任務模糊不清,致使財務監管工作效率低下;四是農民群眾監督作用不明顯,有些村民對于農村黨支部的事情漠不關心,感覺和他們沒有關系,成立的群眾監督管理機構如同虛設。
3、農村黨員領導干部對財務管理重視力度不夠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處比較偏僻,經濟管理制度相對落后,農村財務管理的理念陳舊過時,一些村干部依舊奉行傳統的自主管理、不宜多管的守舊思想,沒有跟隨時發表展的潮流,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重視,導致村領導干部在財務管理工作上也馬虎大意,使群眾提出的財務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答,一定程度上滋長了違法亂紀的不正之風,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
三、改進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1、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要想真正改進當前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使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其中包括財務年度預算制度、會計委托代理制度、干部工資管理制度、審計制度等,只有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才能使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賬目清晰明了,建立一整套包括總賬、明細賬和各類登記簿在內的賬目體系,通過這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建立,能夠改變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混亂的局面,使財務管理有了可靠的依據和明確的目標。
2、加大監督力度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審查力度,能夠促進各級領導干部在思想上重視財務管理工作,能夠自覺性的改正行為習慣,要將審計制度與獎懲制度結合起來,形成權威性的制度屏障,約束工作人員和領導干部的行為。一是要建立健全審計監督制度,要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和教育,增強其審計素質和工作能力,只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將審計監督工作落實到實處,知道審計工作的流程和目標,克服審計監督質量不高、隊伍建設不穩定等缺點;二是要努力創造審計監督的良好氛圍,農村財務審計工作順利展開的一道巨大的屏障就是農經部門地位較低,是一些經常性的審計工作無法貫徹執行,因此要充分發揮上級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能作用,嚴肅農村財務工作審計紀律,下大力抓基層審計工作的具體環節。
3、提高會計隊伍建設水平財務管理工作主要靠農村會計隊伍來完成,業務水平高、工作態度認真、成員思想穩定的會計隊伍是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
作者:張憲良 單位:鶴壁市浚縣屯子鎮人民政府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