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決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的緊迫性
根據調查顯示,土地細碎化導致我國3%~10%左右的有效土地面積被浪費,使得生產每一頓谷物的勞動成本增加了115元左右,使得土地的生產率降低約15.3%。土地細碎化的問題,造成農業的產出水平降低,增加了農民的勞動力投入,降低農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對糧食的產量帶來負面影響,給農業經營帶來損失。此外,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阻礙農業績效進一步的提升,對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帶來不利影響,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的解決。
二、農村土地流轉對于改善農地細碎化的剖析
1、農村土地流轉的形式
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至一定階段之產物,指的是農村以家庭承包的土地通過合法形式,對承包權進行保留,對經營權予以轉讓給其他農戶或者一些經濟組織的行為。農村土地流轉有助于現代化、集約化、規?;霓r業經營模式的展開。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類型主要有出租、互換、合作、入股等方式。在進行土地流轉過程中,需堅持農戶自愿原則,并且需要到鄉級土地管理部門進行備案后,方可簽訂流轉合同。
2、建德市采取農村土地流轉以改善農地細碎化的實例
2009年,就推進農村土地(不含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現農業規模經營工作,建德市市委辦發文《中共建德市委辦公室建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意見》(〔2009〕24號)。在這份文件中,建德市市委辦明確指出,要通過創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規模經營的機制,培育規模經營主體,構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規模經營的政策支撐和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優化農業生產要素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給予資金補助,促進建德市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于創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規模經營的機制的原則和方法,該文件中進行了明確說明。
第一,要堅持“穩制活田”,依法、自愿、有償,政策引導、規模經營,分類指導、有序流轉的原則,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第二,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其一,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規模經營。各鄉鎮(街道)要根據當地農業資源和農業生產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土地規模經營。例如,在二、三產業欠發達,土地還是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和就業平臺的地方,要積極引導農民按照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要求,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由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五統一”(統一布局、統一品種、統一生產技術和標準、統一品牌)等措施,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其二,創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各鄉鎮(街道)要根據當地實際,創新土地流轉的方式。可繼續推行土地租賃,積極培育農業企業,引導經營業主增加投入,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制,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年終土地收益按股保底分紅;積極探索土地銀行,通過招商引資,將土地(經營權)再“貸”給有需求的經營主體,實現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建德市通過農村土地流轉進行農地細碎化的改善,獲取了一定的成效。以行政面積僅為1.4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為14.73公頃,人口數量為828人的城中村為例,2012年該村的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550.9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益為128.5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8.3%,獲得良好成效。2012年杭州市印發《杭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規模經營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通知,要求積極鼓勵引導土地連片集中和整村流轉,加快杭州市的農業“兩區”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全市以土地流轉為主要形式的規模經營面積達到8萬公頃以上。在政策的有力扶持下,建德市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改善農地細碎化的問題將得到更有成效的解決。
作者:方淑云 單位:浙江省建德市壽昌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