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
邁入21世紀的門檻后,全球化進程在信息技術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推動下,如同京劇武生亮相的鑼鼓點般急促。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使原有的信息載體得以迅速從紙質、音像媒介向虛擬網絡和數字信息轉化。網絡以其特有的互動性和形象性,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模式,使他們能夠有針對性地接收教育信息和實現自我學習。而網絡的高效性和共享性為他們獲取、利用和加工信息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不但豐富了高校知識理論和實操實踐教育的內容,更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形式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然而,機遇的背后意味著挑戰。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于2014年1月16日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3年12月底中國共有網民6.18億,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人數占總人數的31.2%。與2013年7月的統計數據29.5%相比,半年時間,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增長了1.7個百分點。在網民人數中,有25.5%的身份是在校學生,盡管受到互聯網向低端學歷群體滲透的大環境影響,大專以上學歷的互聯網使用者仍然多達20.9%,這其中包括了相當一部分高校學生群體。由此可見,大學生已逐漸成為網絡用戶的主體,占據互聯網這塊高地已經成為包括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內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利用網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黨員、扶持基層學生黨組織發展,也已成為在新形勢下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必然選擇。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主要以傳統的理論學習、支部建設和以黨建帶團建、著重培養學生干部等形式推進。部分高校開始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逐步探索通過網絡媒介進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但整體現狀仍存在不足之處有待改進:首先,學生黨員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理論學習形式單一固定、靈活性不足。學生黨員的理論學習大部分停留在學習文件、撰寫心得體會、開班授課等形式,個別學生黨員的培養甚至出現為應付考核而對理論知識死記硬背的形式主義。究其原因,是在學生黨員理論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與實踐結合,沒有針對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革新教學手段和授課形式。使得理論學習流于形式,不但不能指導實踐工作,甚至未能在本質上提升學生黨員的理論水平。其次,學生黨員的培養過程評價系統無法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效度和信度不高。學生黨員的培養過程沒有有效地利用現有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僅僅停留在原有的民主評議會、支部會議等小范圍、主觀評價的形式。不能將評價量化、不能以網絡形式接受群眾監督評議,使得培養過程缺乏民意基礎,不利于學生黨員成長和發展。再次,學生黨組織發展和培養學生黨員模式的科學性有待提升。長期以來,高校學生黨員的培養都或多或少存在“重發展、輕培養”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于高校學生黨組織發展黨員數量多、速度快,發展和培養學生黨員的模式缺乏科學體系的規范,培養方針和目標不明確,導致“發展黨員走流程、培養黨員走過場”的情況不一而足。最后,沒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發展所提供的便利為組織建設工作服務,學生黨員管理效率不高。黨員管理工作是組織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學生黨員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黨員管理的工作量也在呈幾何級數地增長,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提高組織建設工作效率勢在必行。
2、我校針對網絡時代特性對黨建工作形式進行的改良及成效
面對日益迅猛的互聯網發展浪潮,我校將包括學生黨建在內的黨建工作形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務求在原有黨建工作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我校的學生黨建工作質量、提高我校學生黨建工作水平:
2.1積極推進“黨建上網”工程,搭建網絡平臺系統,開展網絡黨建。要形成完善的網絡黨建體系,必須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建立能夠滿足黨建工作內各種類型需求的系統平臺。并將其作為載體,搭乘以數據信息管理為核心、信息交換傳輸為工具、數據統計分析為手段的大型黨務管理)系統。
2.2依托網絡黨建系統,建立學生黨員理論學習互動平臺。黨建系統完成后,需要在其基礎上構建學生黨員理論學習互動平臺。該平臺的設計意圖在于使學生黨員能夠不受時間、地點制約地進行理論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與其他學生黨員、基層黨組織進行互動,促進學生黨員間理論信息的傳遞與交換,拓寬學生黨員與基層黨組織的交流渠道。
2.3依托網絡黨建系統,建立學生黨員培養評價體系。在理論學習互動平臺中,還需要嵌入學生黨員培養評價體系。體系應當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技術層面需要解決的評價系統的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功能;二是制度層面需要解決的考核評價的標準制定以及相關規范的執行形式。技術和制度兩個層面的問題能否順利解決將對學生黨員培養評價體系的效用產生直接的影響。
2.4依托網絡黨建系統,建立黨務工作管理系統,加強學生黨員的管理和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學生黨員發展速度的不斷增長,在壯大黨員隊伍、提高黨員學歷水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隨之而來的大量的檔案、資料和文件使得原有的黨務工作模式變得不堪重負,同時也給文檔的保管和整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建立和完善黨務工作管理系統,不但能提升學生黨員管理工作的效率,還為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提供了一個新的手段。
2.5充分利用外部互聯網資源,建立基層黨組織與學生黨員間的多形式、全方位互動網絡,為打破原有的“校園內黨建”框架提供支撐。除了搭建校內平臺,還應當打破校園的壁壘和既有的定勢思維,改變過去“黨建就在校園內、會議上”的既有模式,借助外部互聯網的資源和新式的網絡媒體將黨建工作、黨的思想精髓、黨的知識理念,甚至是組織生活和民主評議等功能向外傳遞。為黨建工作注入新鮮的活力,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骨干加入到黨組織中來。盡管我校學生黨建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工作形式的創新處于起步階段,許多技術問題和系統的指標設置仍需要逐步解決和完善,但對于學生黨建工作的促進作用已經初見成效??偫ǘ?,我校學生黨建利用網絡平臺創新工作形式取得的成效包括以下幾點:
(1)積極推進“黨建上網”工程,搭建網絡平臺系統,開展網絡黨建;
(2)利用外部互聯網資源和新型的社交型網絡(SNS)在學生黨員內部進行交流學習,推動學生黨員間、黨員與基層黨組織的多元互動;
(3)建立學生黨員培養評價體系,將學生黨員的發展和培養指標量化。高等教育作為未來社會棟梁的成長搖籃,在肩負著培養人才的艱巨任務的同時,也承擔著對人才理想信念的培育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網絡浪潮的沖擊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作為高校黨建工作者應當與時俱進,針對新的社會發展形勢,開闊視野、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利用持續革新的科學技術,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形式的創新注入動力。
作者:付敏 張杰 單位: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