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展示設計論文
一、《展示設計》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滯后于社會發展
現今的很多教材往往是看上去很科學,各個方面都面面俱到,但實際上卻是內容一概而論,重點內容不突出,造成教師講課和學生學習無所適從,教師逐章節講述的知識點有很多是不必要的重復,例如,大多數展示空間設計部分,已經在之前的《室內設計初步》課程中已經進行了室內空間的具體學習,而一些學習重點,如展示設計方法中的內容又過于簡單,不能很好的服務教學。同時,當今這個時代新材料、新技術層出不窮,設計理念及設計方法又在不斷演進,使得當前的教學內容落后于社會上展示設計的發展變化。
2.課程講授課時設置不合理
大多數院校對于《展示設計》課程一般都是設定為4個教學周,共56學時,具體講課過程中,就是教師先對設計理論知識做整體講述,然后就進行到設計方案制作階段,使得理論問題與具體的設計展開在時間上缺乏重合點,造成學生聽課時好像什么都明白了,經過幾天的間隔,開始設計時又發現其實什么都沒搞明白,導致理論學習和設計實踐無法聯系在一起。
3.學生沒機會參與設計實踐,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現在普遍的教學模式只注重設計及制作表現方面的能力,而對于展示設計中的具體問題,如:設計的材料,施工工藝以及大概的工程造價都不予重視,甚至不得而知,而展示設計實際上卻是一個相對復雜的設計系統,從概念到方案,從方案到施工,從裝飾到陳設,從平面到空間,每個環節都要接觸不同方面的具體內容,由于一般學校參與實際工程較少,學生對理論知識缺乏具象的認知,因此理解不深刻,會認為理論和實際設計差別太大,進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
4.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差
就是因為展示設計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復雜的設計系統,所以在展示設計實際項目中,由于牽涉環節多、分工細,需要多人,多部門進行密切合作,因此在本課程中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非常重要,在以往的展示設計課程中,學生作業往往由個人單獨完成,同學間配合不多,造成學生缺乏這方面的鍛煉。
5.作業考核方法單一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僅依靠一張試卷或者幾張作業,主要考察學生作業的最后效果,缺乏對過程的監督,學生作業往往是在臨近交作業時匆匆忙忙趕制出來,質量一般比較差,使得作業考核的意義不大。
二、教學技術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是展示設計課程教學的核心,所以教學改革要高度重視教學思路的研究,教學方法的探索,通過教學改革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和輔導方式。基于上面提到的《展示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此我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革及教學方法的探索。
1.實行周學時分段教學
以往的《展示設計》課程教學還是按照學院的固定課時進行授課和輔導,學習和交流以及研討的過程全部放在課堂上,從而造成上課時間和課下時間的脫離,影響了學習及方案生產的連續性。基于此狀況,在探索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我們提出了“周學時分段教學”的概念,具體就是:授課教師統一思想,明確本課程教學任務不是簡單的完成課堂上的教學和輔導,而是模糊課時授課的概念,強調在一周的時間范圍內,要到達一個什么樣的總目標,以此來改變學生的今天課程結束就算完事的偷懶心理。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授課教師思想認識上要統一,明確課程改革方法與課程改革目的。第二,對于每一周學習的總目標予以明確與量化。第三,對一周學習中目標的完成情況予以嚴格考核,并計入最終課程成績。
2.因材施教,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努力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積極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邁進,把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導為主、雙向交流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以“探究式”為主的多種教學方法,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增加師生互動的環節,營造良好友善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的學習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力。
3.強化案例教學
設計理論課程對于學生來說,一般就意味著枯燥、無趣。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優秀的設計作品有極大的好奇,愿意學習并加以研究,所以在每周的講課及輔導過程中,需要將比較多的實際案例導入到各周的課程講授中,通過對優秀設計實例的剖析,使學生掌握展示設計的方法與原理,并充分了解一件作品從構思到場地施工完成的整個流程,以此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
4.設置專業工作室
展示設計是一門非常注重實際場地和具體品牌特色的課程,如果沒有具體場地和具體品牌的限定,設計方案就只能耽于形式,紙上談兵,缺乏現實操作可行性。基于這種現實情況,確定了以本課程授課教師為核心,另外配備一些具有研究、設計、實踐經驗的教師組成專業工作室,讓學生可以根據社會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發展條件進入專業工作室進行學習和工作,直接參與設計與施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社會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也為學生實際設計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5.結合實際工程或者賽事進行課程作業設置
在以往的教學中,課程作業設置必須在學期開始前的教學日志中確定下來,這樣的結果是雖然教學會更有秩序,但課程作業一般只能設置成虛擬課題和模擬課題,導致學生缺乏直觀感受,進行方案設計時積極性不高,基于此狀況,我們與教務處協商,允許本課程可以根據上課時的實際情況,由授課老師在開課前結合實際工程項目或者網上賽事,集體決定課程作業設置,以此激發學生進行方案設計時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意識。
6.分組作業,強化團隊協作,激發競爭意識
在學習和完成作業過程中,都采取分組制,并選出負責人,強化相互交流,互相探討這個環節,由小組先通過交流確定最優方案后(其實質為組內競爭),再和老師交流直至確定方案。最終在作業評定環節再推選出班級前三名(其實質為班級內競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7.對最終的作業評定進行量化考核
改變以往比較粗放的,由授課教師“憑感覺”的作業評定方法,對最終作業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項打分,對設計思路及功能方面的設計予以重視,減弱表象的印象分,例如:降低空間效果圖部分的分值,同時要求各個小組進行競標模擬講解,給同學們創造機會,讓他們鍛煉表達自己組設計方案的能力,并就表達能力作為單獨一項列入總分。
三、結語
展示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探索的目標是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了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和考核機制的改革外,另一方面也應加強教師自身業務能力的建設,現在這個社會正在快速發展變化,以教書育人為基本職責的高校教師必須積極的融入其中,學習和掌握最新的展示思路、材料及展示技術,同時在教學中也要與時俱進,積極開展改革實踐,探索展示設計課程的教學新方法,從而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高建峰 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國際美術學院環境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