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賞識教育論文
1尊重是賞識教育的基礎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和諧、友愛相處的重要條件,也可以說是基礎條件。如果人們相處的過程中,缺少了對于彼此的尊重,那么,在相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很多的摩擦,引發很多的誤會,甚至是沖突。賞識教育要想運用于中學的語文教學中,也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尊重,這也是賞識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基礎。中學生不像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在慢慢地建立和形成,所以,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他們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在中學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在像小學教學那樣,認為學生需要的是管束,管束應該多于引導,學生應該服從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任何安排。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教育模式,在很多中學生看來都是沒有尊重自己,會讓學生產生更為強烈的叛逆心理,而且,在沒有以尊重學生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之下,學生也不可能得到老師真正的賞識。老師要將賞識教育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就需要尊重學生,這包括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個人想法,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等。
2公正是賞識教育的前提
公正是一切程序都能在客觀、平等的狀態之中完成的前提條件。就像法庭審判,有了公正,法官和審判員才能代表法律施行權力;就像觀眾看戲,有了公正,觀眾才能對表演者進行客觀評價;就像商品交易,有了公正,商人和顧客才能在雙方接受的標準中自由交易。可見,公正是一切客觀事物正常、有序進行的前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也必須保證對每個學生都公正的看待,不偏心、不偏袒任何一個學生,只有老師對每個學生都公正、平等對待時,老師才能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很好地運用賞識教育進行教學。因為老師對學生公正,所以老師不會又任何私心,將個人的偏見帶到課堂當中,帶到對學生的看法當中;因為老師對學生公正,所以老師會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表現機會;因為老師對學生公正,所以老師可以更客觀地去尋找和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去相信他的學生,認可他的學生。
總而言之,對待學生公正、平等是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真正實施賞識教育的前提條件,只有老師公正地對待所有地學生,老師才能做到真心地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將取得成功,才能由衷地去贊賞每一個學生,肯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
3鼓勵是賞識教育的保障
教育心理學告訴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學生在受到鼓勵和表揚之后,能夠表現出更為高漲的學習熱情,能夠克服更多的學習困難,是教育過程中,不能缺少的一種教學手段。日常的生活常識也告訴我們,每個人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或者是在工作中,都需要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贊賞,這樣,人們才能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去實現人生中所有想要實現的夢想,而且,能夠在應對和克服各種困難的時候,發揮出更大的潛力。賞識教育最為直接的一種體現形式,就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及實地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發現學生身上的優勢,并適時地對學生加以肯定,加以鼓勵和表揚。
中學語文教學想要合理地運用賞識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對學生的鼓勵表揚,而且,這是在語文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的保障,只有老師不斷地鼓勵學生,激勵學生去追求成功,才能保障老師對學生產生最基本的賞識。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對它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尤其是在中學階段,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變難,任務變重,如果沒有老師的及時鼓勵,學生很容易灰心喪氣,失去對語文學習的信心。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盡可能地去鼓勵和表揚自己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平時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老師要學會發現他們的發光點,及時鼓勵,這也是賞識教育的基本要求。
4結語
賞識教育作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一種十分具有活力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語文老師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對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意義重大。
作者:馮麗 單位:舒蘭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