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通識教育論文
1國內外名校的通識教育模式
1.1美國名校的通識教育模式
通過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搜集近年來我國研究國外名校通識教育的文章,對搜集到的文獻信息資源按通識教育內涵、通識教育模式、通識教育存在的問題、通識教育的建議等進行分類,然后進行比較、分析,發現美國的大學開展通識教育的主要有:哈佛大學的核心課模式;耶魯大學的住宿學院模式;斯坦福大學的分類必修課模式;麻省理工學院的分組必修制模式;芝加哥大學的經典名著課模式。這些文獻信息資源對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的啟發是:通識教育要針對通識教育過程、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不斷地進行改革,要注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要注重多學科知識的整合,不同高校可以有不同的通識教育模式,甚至可以有獨特的通識教育模式。
1.2國內高校的通識教育模式
通過查詢文獻資源可以得知,目前國內大陸高校的通識教育模式有北京大學模式、復旦大學模式和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三大模式之說,也有北京大學模式、復旦大學模式和武漢大學模式之說,北京大學模式由全校性通選課和實驗班兩部分組成;復旦大學借鑒國外大學的住宿學院模式,進行書院式管理,建立導師團,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武漢大學的模式是學分制管理的全校性通選課,通過課程立項的方式保證通識教育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效果,通過學分制加強通識教育的教學和管理;順德職院模式是通專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些文獻信息資源讓我們可以研究國內大學開展通識教育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無疑對其他大學開展通識教育具有啟發、指導意義。
2我國高校通識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高校在通識教育的觀念上存在偏頗。具體表現在對通識教育概念的理解以及主管教育的各級部門的各級領導、大學的領導、教師、學生對通識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通識教育觀念上的偏頗還表現在對通識教育的目標的認識上,把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作為通識教育的目標,而忽略了健全人格的培養,或者忽略了合理知識結構的培養又或忽略了社交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與通識教育的理念相悖的。
其次,我國高校在通識教育的管理方面存在疏漏,在通識教育的評價方面存在問題。對于通識教育的管理,國家層面上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對高校通識教育的管理進行協調和指導,地方層面上也沒有一個相應的通識教育機構對本地區的通識教育的展開進行指導,我國高校的通識教育很少有校級的專門管理機構。目前,對于通識教育還沒有科學的評價方法。
再次,我國高校開展通識教育的時間較短,沒有專職教師;另一方面,由于通識教育不同于專業教育,有其特殊性,相應的教學方法也不同于專業教育的教學方法。
最后,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在通識教育課程種類的設置上,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等,不同種類的比例存在不均衡;還表現在通識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有的把專業課內容降低要求后作為通識課內容,有的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過于廣泛,沒有一定的深度,有的通識教育課程把某些專業內容進行簡單的拼接,這樣設置的課程內容與通識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馳。
此外,我國高校對于通識教育的改革的研究、通識教育管理機構的研究以及通識教育課程管理的研究都比較缺乏。對通識教育課程管理研究包括對通識教育課程目標的設置的研究、對課程種類比例的研究、對通識教材的管理的研究、對通識課程評價體系的管理的研究。
3充分發揮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作用,為通識教育的更好發展做貢獻
首先,我國高校要充分發揮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作用,大力宣傳通識教育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通識教育。其次,我國高校的各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作用,為加強通識教育的管理提出建議,完善通識教育評價。國家層面要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指導高校的通識教育,給高校開展通識教育一定的權限,使高校能自主地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地方政府部門也要有專門的機構來指導、督促本地高校的通識教育;高校要有一個校級的專職機構,協調、推進通識教育,這個專職機構根據本校的特點以及學生的來源負責本校通識教育模式的選取(比如借鑒文獻報道的通識教育模式)或建立合適本校的新的通識教育模式。通識教育總體效果或者長遠效果要由大學培養出多少政治家、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等來進行評價,或者由大學的創新力、大學的影響力來評價,通識教育近期效果或短期效果要由通識教育專家評價,通識教育課程的評價要由上課的大學生、畢業后的大學生進行評價。
再次,我國高校從事通識教育工作的教育者應發揮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作用,為建立一支優秀的專職通識教育教師隊伍而努力。欲從事通識教育的教師除了在已開展通識教育的國內外高校參觀和學習外,還可以通過文獻信息資源理解通識教育的精神、內涵、目標,從思想上、觀念上完成由專業教師到通識教育教師的轉化;通過文獻信息資源學習與通識教育有關的各種知識,建立起適合通識教育的知識體系,從而成為專職通識教育教師。合適的教學方法要由教師通過學習、總結別人的先進經驗,聽取同行或學生的意見,結合自己對所承擔的通識教育課程的認識不斷地改進、完善。
最后,我國高校通識教育委員會應結合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設置適合本校特色的通識教育課程,建立起良好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圖書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為教師編寫通識教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還可以彌補目前通識教育課程種類不均衡的情況。通識教育課程不同種類之間合適的比例可參考已有的文獻信息資源,再根據本校的特點制定。通識教育課目以及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要根據必要性、前瞻性、廣博性、整合性等原則精心挑選,適當地考慮學生的期望。對于通識教育課程要進行及時的正確的評價,將這些評價反饋給專職通識教育教師,以便于對通識教育課程進行改革。此外,我國高校從事通識教育的所有人員應充分利用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加強對通識教育的研究。我們對通識教育的改革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大學的特點進行改革,使通識教育符合我國的國情,有高校自己的特色。
作者:張慧婷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