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貫徹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強化風險管理首先,醫院手術室管理者應該和護理人員實現將勞動合同簽好,在合同中使醫院管理者和護理人員雙方的權責明確化,并促進護理人員福利待遇的顯著提升,優化各項獎懲考核制度,從而達到將優秀的護理人員長期留在醫院的目的;其次,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認真深入地分析和總結以往發生的事故,并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加強監督所有護理人員,使其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嚴格依據規程。
1.2做好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工作
醫院護理人員應切實做好對患者的術前訪視工作,并在訪視后的次日晨會將患有特殊疾病、具有較大年齡和模糊神志等患者及時交班,以使相應手術間的醫護人員給予這類患者以充分的重視,從而將意外情況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時也使患者在接受麻醉和手術的過程中保持平靜的心態并積極配合,有效改善醫患關系。此外,手術之后一周左右還應該對患者進行回訪,熱情關心患者的病情并對有不適癥狀的患者做好疏導工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糾紛、護理差錯發生率,對其護理質量控制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分析比較。1.4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率或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發生護理糾紛、護理差錯情況及其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出現率為2%,護理糾紛率為0,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6%;對照組護理糾紛發生率和護理差錯出現率均為6%,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80.0%。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糾紛發生率和護理差錯出現率均較低,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較高,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控制評分比較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控制評分較高,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不斷進步,醫院器械和設備得到了不斷的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量和壓力。同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醫院護理工作的質量被提升到了越來越高的位置。要想對醫療糾紛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關鍵是應該把握好護理風險因素。實施安全管理護理模式,采取各項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促使醫院護理質量的顯著改善和提升。
醫院手術室管理者應該對護理人員團隊協作的精神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培養,積極倡導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監督和提醒,對工作中存在的各種缺陷和漏洞進行有效的彌補,從而對護理差錯的發生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同時,還應該強化護理人員本職工作技能和團隊精神的協調一致,管理者應該將手術室護理人員定期組織起來參加增強團隊協作精神的活動,從而有效改善和融洽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表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控制評分較高,護理糾紛發生率和護理差錯出現率均較低,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率較高,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了安全管理在手術室護理中能夠提高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同時降低護理糾紛和護理差錯發生率,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作者:周杰儀 李見玲 張慧敏 單位:東莞市常平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