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法律教育屬于我國普法的內容,但是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從法律教育的對象來看,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是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點進行的,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于農村家庭,普遍存在著學習能力不高,學習基礎差,心理有卑微感等特點,因此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來說,中職學校學生對于法律的意識和法律知識的接受能力都低于高校學生的普遍水平。從法律教育的內容上看,中職學校法律教育的內容是具有選擇性的。法律課程全方位介紹我國的各種相關法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社會主義法治修養等各種內容,涵蓋了憲法、刑法、民法等。從法律教育的形式上來看,中職學校法律相關課程的形式、課時都比較固定,并且內容的選擇和設置都是嚴格按照規定和計劃。
一、中職學校法律教學的現狀
《2012年中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提出中職畢業生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產業大軍中的技能人才隊伍的重要力量,在肯定了中職畢業生高就業率的同時,也指出中職學校學生的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強,易受外界干擾,教育難度大。另有學者統計,當前我國中職生有違法傾向(如強行索要、任意毆打他人等)的約占28%,有厭學傾向的約占42%,其他不良行為的約占15%,問題學生中女生占19%,此外還有部分學生與社會無業人員往來密切。由此統計可以看出,年齡相對較小的中職生由于社會閱歷淺和經歷少的原因,對法律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太清楚,因此,筆者認為相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更有必要加強對中職生的法律教育。中職學校學生的法律課程是必修課,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主義的法治意識。筆者在中職學校從事教學工作,連續多年擔任《職業道德和法律》的授課工作,在工作中深刻地體會到中職學校學生普遍存在著法律意識比較單薄,法律知識比較匱乏,法律修養需要提高等一系列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解釋:一是因為法律課程多為考察課,相對于專業課來說,不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基于此,中職學校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二是中職學校法律課程的課時有限,如筆者擔任的《職業道德和法律》課程,僅僅在第二學期開設此門課程,并且最多僅有30多節的課時,而據筆者了解的情況,其他中職學校的法律基礎課程也大多如此。鑒于此,中職學校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三是中職學校的重要培養目標即為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對于專業實踐課的重視,忽視了必修的法律基礎課,學校的忽視、片面追求專業技能指標,客觀上也會導致中職學校學生法律知識的薄弱。在我國中職學校教學要求和教學實踐中,法律教育從屬于德育教育,在很多中職學校中,法律教育僅僅是德育教育的一個補充,在整個思想政治工作中,德育教育占了相當一部分。當然,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有著必然的聯系,但是將法律教育認定為德育教育的補充,這樣的定位是不恰當的。中職學校將法律教育認定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無足輕重的部分,從根本上導致了中職學校學生的法律認識淡薄,從而造成更多的違法違紀行為。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應當將法律教育與德育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從思想和行為等方面共同培養塑造合格的中職學校學生。
二、中職學校法律教學的經驗及問題分析
2008年12月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其中明確指出:“要綜合采用學生主體參與的啟發式、討論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式。盡量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注重運用在做中學的實踐方法。”鑒于此,筆者在進行《職業道德和法律》的授課過程中盡量采用案例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但是在講授過程中,筆者發現在職業道德這部分,可以生動地運用課堂互動,達到良好的效果,在法律教學這一部分,既要使得學生能夠掌握枯燥的知識,又能夠豐富課堂的形式,深入問題分析,筆者認為一直是一個難題。在最近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運用案例討論這種形式,比如在講到法律犯罪這一部分的時候,筆者給學生展示了前幾年影響較大的《許霆案》的視頻,接著提出了問題:
(1)分析許霆是犯罪行為嗎?還是一般違法行為?
(2)你認為法律怎樣制裁許霆的行為?
(3)你從許霆案當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使得學生在直觀地感受的同時,接著采取分組課堂討論的形式,討論此案件觸犯的相關法律,達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幾點問題:首先是針對與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僅僅采用單一的講授方式,課堂效果不好,并且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其次是法律教學內容的單一性。學生本來對枯燥的教條的法律知識就容易產生抗拒,而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學內容僅僅是課本上的內容,起不到應用的效果。再次是對于中職學校來說,認為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這種基礎公共課的重要性遠遠不及專業課。
三、對中職學校法律教學的思考
針對上文所分析的中職學校學生學習法律的必要性、中職學校法律教學薄弱的現狀、筆者在中職學校法律教學的經驗及中職學校法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當對中職學校學生法律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一)法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實踐性對中職學校學生進行法律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語言的論辯及教條式的灌輸,應該結合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深入淺出地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接受并且運用法律。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等形式,大量運用圖片、視頻等教學手段改變枯燥無味的法律課堂,盡可能讓中職學校的學生在直觀的教學過程中學習遵守法律。并且,基礎法律的教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鑒于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課堂模擬案例、課堂互動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找到答案。多樣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于法律的認知與遵守態度。筆者認為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一是精選案例,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選擇熱點的時政問題,而不拘泥于教材,這樣具有深刻的啟發性,使得學生在討論結束后能夠進行積極地反思和掌握相關的法律要點。二是呈現案例,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方式將案例呈現給學生,如多媒體形式、學生表演、教師描述等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三是討論案例,討論案例時教師要采取適當的引導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案例情景,將案例的內容與法律觀點聯系起來,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地進行探討實踐。四是總結評述,案例教學的核心在于案例的總結評述,此部分將整個案例進行綜合和升華,促使學生調整視角,開闊視野。
(二)法律教學內容的改革根據上文的分析,目前中職學校法律教學的困境之一就是法律教育依附于德育教育,決定了中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教育具有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教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必備的法律素質,成為學生立足社會的必備素質。所以,在法律教學內容中可以選擇熱點的社會案例與基本的法律條文相結合的方式,比如最近頻發的謊稱飛機上有炸彈,迫使飛機降落事件,在這些事件中,航空公司和乘客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在此類案件中,謊報人行為造成嚴重后果,已經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1條之一的規定,應以編造恐怖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法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法律素質。另外,在制定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學內容中,有兩點需要我們注意:一是中職學校法律教學的開展并不是將學生培養成精通法律的人才,而是讓學生把握生活中的相關法律知識,自覺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意識,達到社會對于中職學校學生法律素質的要求;二是因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因此中職學校應根據本校的需要制定適合的法律教育課程,尤其是制定適合中職學校學生特點的法律教學內容,深入淺出、不枯燥、不乏味,最后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三)創造法律意識培養的環境筆者認為,中職學校學生法律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課堂上教師講授的內容,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學校的法治氛圍對他們有著更直接和更深刻的影響,這就需要校園這一平臺為中職學生創造法律意識培養的環境。比如說:
(1)可以開展普法宣傳月活動;
(2)可以利用學校部分教師和校外司法專業人員的法律智力資源,開展“周末法制教育系列講座”,每學期制定出計劃并嚴格執行;
(3)幫助學生建立法律協會,進行有關法制方面的學習討論和實踐;
(4)組織學生旁聽各類案件的審理,切身感受違法與制裁、犯罪與刑罰的必然聯系;
(5)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實踐提高素質;等等。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可以豐富校園生活,減少違紀違法行為。通過學校范圍內創造法律意識培養的環境,促進學生懂法、學法、遵守法。耶魯大學楊德爾教授說過:“法律教育的第一個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的能力。第二是培養學生具有一種社會正義感。第三是從廣義的角度維護法制。”這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目標,同時中國學校法律教育肩負著法治建設的重任。
四、結語
相對于普通高校而言,對中職學校的學生進行法學教育更具有艱巨性和特殊性,同時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是中國法治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筆者多年的一線教育工作中,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法律教學過程中,中職學校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法律環境上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促進中職學校法律教育更好地發展。
作者:吳芳莉 單位:四川交通運輸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