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現行教學模式主要有基礎藥學、藥物化學分析、制劑生產等構成,培養過程中缺少心理學、倫理學、信息學及相關法規課程。中藥學人才培養需要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藥學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溝通交流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及時掌握藥品信息和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信息,進而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和醫療質量。
隨著國家針對高等教育出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以及中藥學專業社會發展跟蹤調查,如何引入現代藥學“全程藥學服務”的新理念,調整中藥學的專業結構和教學手段,將中藥學教育與生物醫學、人文教育相結合,使高等中藥學專業學位教育逐步從面向研究為主的學術型人才培養理念逐漸轉向研究、生產與臨床并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是高等院校中藥學科亟需解決的問題。
2主體式教學法在中藥學教學中的運用
2.1主體式教學法的含義及運用特點
創新能力是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既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能力,也是一種高層次的實踐能力。而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在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體式教學法作為一種參與性教學手法,可以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其目的就是在于發掘學生潛在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指引學生怎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目前尚處在嘗試階段,需要在多個學科、多個領域推廣,發現其不足之處以求更好地服務于中藥學教學工作,其發展了前蘇聯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等人在60年代中期倡導的“問題式教學法”,主體式教學法的最大優點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增強直面教學實踐的本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從而形成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高等中藥學教育模式。
同時,主體式教學法對教師的素質要求高,既要求教師扎實掌握教與學的先進理論和淵博的專業知識,又要求教師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充當好多種角色。教師不限于書本授課,需要更多的參與臨床實踐,收集更為全面、典型的資料以充實教學案例。實施主體式教學法要改變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傳統授課方式,緊扣教學目的,變學生為主體,以促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根本目標。
2.2主體式教學法在中藥學教學中的運用
考慮到中藥學覆蓋知識面廣,銜接課程多,學生在接觸中藥學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專業術語晦澀難懂,藥物數量眾多等問題,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中藥學教材在各論各章節的編排上,一般都由概述和各具體藥味的來源、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組成,久而久之,這種單純理論教學的模式和固化的教材內容,使學生覺得千篇一律。沿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堂缺乏活力,學生的靈感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弱化,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沒有施展空間。
采用主體式教學法,引入飲片觀摩教學、模擬藥房實訓、社會用藥跟蹤調查及案例教學等實踐教學模式。就案例教學而言,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活動方式,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條件和環境。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案例集中反映了實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登臺講知識、研問題、談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有一個角色轉換和重新定位的過程,教師必須從一個講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轉化為一個參與者、組織者和協助者。學生必須從一個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轉換為一個自主學習者,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興趣,強化自主意識,增強創新意識,實現了“師生互補、教學相長”,對推進學生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有積極意義。
針對目前醫院缺乏醫藥融通的中醫藥人才的現狀,增加高校中藥學臨床實踐課程。將臨床實踐與臨床用藥理論知識相結合,熟悉醫生的工作模式,掌握獲取患者整體狀況的能力和技巧,學習各科室的用藥常規,了解醫生討論用藥方案思路,推薦最佳個體化治療方案。學生要接受藥品信息培訓,不僅要理解藥品信息中心(藥學資料室)在向醫院其他部門提供信息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各種藥品信息,而且要熟悉門診藥房和病區藥房工作環境,為臨床醫護人員及病人提供用藥咨詢,同時到病房收集藥物不良反應;學生還要參與藥物濃度分析,學習有關的藥物監測。
作者:俞云 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