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圖形設計與視知覺理解力的關系
現如今文字的圖形因素不斷被強化,在設計文字圖形時,用一些奇特幽默、夸張變形的設計手法,不僅可以使文字圖形具有最直接、最強烈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視覺表現力更為突出,并能使受眾的注意力和興趣大大提高。特別是在生活節奏快速的今天,受眾已沒有耐心和時間關注產品的相關內容信息,此時的文字圖形要想在第一時間引起受眾的注意,自然要以簡潔明快的視覺形象打動受眾。所以設計師只有考慮受眾的接受心理及閱讀習慣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因此,無論是對設計師的創作心理還是受眾的接受心理,視知覺理解力的作用都不容忽視,它能直接體現、表達畫面之美、構思之巧和創意之奇。
二、文字圖形中的視知覺理解力——平衡性
心理學一直被人們用在設計之中,文字圖形設計自然不例外,所涉及的視覺心理因素也相對較多,其中視覺平衡性最為重要。對于每一幅設計作品來說,文字圖形作為設計元素,通過位置、空間深度、尺寸、肌理、明度、形狀、色彩等所帶來的視知覺理解力是受眾心理感知的結果,它是受眾的一種“視覺判斷”,受眾通過視知覺理解力判斷圖形是否達到“視覺平衡”。設計時如果圖形剛好被放置在受眾心理感知的合適位置,即為“平衡”;反之為“不平衡”。
如何能讓設計者與受眾達到視知覺理解力的平衡呢?比如,在文字圖形設計中,色彩純度、明度越高,色彩的視覺沖擊力就越強。如蒙德里安的《紅黃藍的構成》,其中紅色占據了畫面的一大半,但在視覺上并沒有讓受眾感覺不舒服,這主要是因為有黑色和白色進行調和,達到了視覺平衡。再如形狀、位置,受眾觀測物體會沿其輪廓線產生視覺方向感,在結構框架中,如果中心點在下方會給人比較穩定的感覺;如果中心點在上方,在視覺上會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因此要想達到視覺的平衡性,就應將形狀、位置配合好。
三、文字圖形中的視知覺理解力——空間性
老子曾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從這里可以看出來,空間沒有形態,看不見,卻又無處不在。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證明空間是一個充滿意味、有生命力的“場”。在這個“場”的輻射范圍內,每一種設計的基本形態元素被放置其中,都會以其形態、所處位置誘發受眾心理的刺激與反應,形象性、訴求點以及形態的多少、強弱和屬性的差異都會引發或導致受眾復雜的心理變化及沖突。人的知覺分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其中視覺是人的知覺系統中最重要的。
在設計中設計師最基本的知覺能力就是對圖形與背景的區分。圖指的是畫面中實的部分,即正形為實空間,底是畫面中虛的部分,被用來襯托形,即負形為虛空間。圖與底、正與負、實與虛反映了客觀世界的空間與實體的關系。但圖與底的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排斥,在特定的情況下會相互轉換。正因為如此,才能在文字圖形設計中利用圖與底的關系形成不同的視覺樣式,豐富空間視覺效果。
如“魯賓之壺”,設計師在設計時將白色杯子視為正形,那么黑色的人頭就為底;反之,將人頭視為正形,杯子為底。這里表現出空間感,就需要通過虛、實空間借助輪廓線來轉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尤其在設計時,如果能巧妙處理虛實空間,不僅能將主體字形表現出來,還能使設計自成一體。這樣受眾不僅能了解信息內容,還能得到視覺藝術享受。這正是設計師利用人們對視錯覺的好奇心理完成信息傳達的一種巧妙的藝術手法。
四、結語
文字圖形不僅是一種特殊圖形,也是一種視覺藝術,既要美觀又要將信息傳播出來,因此文字圖形設計師需要充分考慮受眾的心理。設計師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到視覺心理因素的作用,只有充分調動受眾的心理,以視覺藝術心理理論為指導,才能創造出符合傳達意圖和設計主題的作品,使受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它。
作者:王燕 許存福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