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現狀與問題
1.思想不統一,各自為政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時間較短,職業教育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教育部門、勞動管理部門對職業教育的指導、監管力度不夠,導致許多職業學院對學校發展、學生培養還存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困境,高職院校之間交流互動較少,各自為政的現象較為明顯,表現為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脫節斷鏈”,同一地區高職院校之間專業設置相同相沖突,教育特色不明顯,專業比例結構失調,學生就業壓力增大。
2.地域性強,職業教育影響力低
職業教育的職業導向功能不強,按部就班的堅持原有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方向,職業教育體系對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反應遲鈍,表現出滯后性,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之間缺乏良性互動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嚴重。同時,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還未走出去,高等職業教育未脫離中等職業教育模式,只在本地區或附近區域招生,學生的專業性與本地區發展特色相關,未與全國經濟工業發展的步奏相協調,高職院校對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思考較少,培養出的學生在就業上會出現與全國的市場需求脫節,難以面向全國,就業范圍窄,職業教育影響力無法得到提高。
3.教學科研資金投入不足
高等職業院校不僅僅是職業教育,還應該是高等教育。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學校本身的教學科研資金投入太少,申請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時,往往受限于高等職業院校原本的科研條件有限,沒有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的有效支撐,難以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資助,即使獲得項目資助,結題時也因成果不夠豐富遇到困難,如此循環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學院在科研水平、科研成果上會存在較大差距。
4.政策上的制約
在某些勞動人事政策上存有重學歷、輕能力的觀念。除邊遠山區外,我國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系統都需本科以上的畢業生才能報考,由于“身份”這一特殊產物,致使大多數有能力的高中生不愿報考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受到了一定影響。這就是眾多有能力的高中學子們選擇復讀也不愿進高職院校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我國職業教育滑坡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政府監管,提高校際合作
政府的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定期考察、調研高職學院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其提供政策上的幫助和指導。制定一系列規范高職院校的相關法規政策,與高職院校一起把握好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方向,不要出現無目的性隨意發展或者盲目擴張。同時高職院校之間也應多做國家產業政策和學科建設的交流,使高職院校發展目標明確,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在進入生產第一線前能學習掌握到最好的專業技能。
(二)提高高等教育的影響力
高等職業教育應走向全國,不僅局限于本地或附近區域招生。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為例,該校的每年招生主要來自重慶本地,僅有少量來自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影響面僅限于我國西南地區。但是重慶城管職院擁有的殯儀專業(全國僅3所院校)、城市監察與管理專業(全國僅4所院校),殯儀和城管的高等專業技術人才在全國需求量極大,僅在重慶周邊招收培養人才,在十年內就可能造成本地區人才飽和,而全國其它地區還出現人才匱乏現象。因此,走出去擴大影響力,使教育資源均衡化,將有利于高職院校的發展。
(三)加大教學科研投入
學校的教學投入不僅應在教室的改擴建上,還應提高對科研設施與設備投入。這樣才能培養一只高素質的教師人才隊伍,新引進的高學術水平博士教師可以帶領老一批教師提高科研能力,體現出博士教師的科研水平,這樣學校才可以產出更多科研成果,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科研水平。
(四)加強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完善整個職業教育連接,職業教育能從初級一直到博士階段將是高職教育里程碑式的發展,高職生有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避免了教育層次的短節。不僅高職本科生可以考取工程職業碩士,普通本科畢業生也可以,職業教育甚至可以獲得工程職業博士學位。那么國家政策限制和人們內心的困惑都可以迎刃而解,大量優秀的高中畢業生生進入高職院校提高職業技能,高職學生素質將會大幅度提高。將整個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理清,將對中國教育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研究型人才和職業技術人才分別發揮他們的才能,為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們相信職業教育的發展將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作者:蔣貞貞 朱俊任 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