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殖園區、小區養羊是建設現代養羊的載體
多年來以草地放牧為主的傳統養羊生產方式,由于只注重草地的利用,不重視草地的建設和改良;養羊業只注重追求存欄數量,不注重產品質量;只注重經濟效益,不重視保護生態環境,使天然草地出現嚴重超載放牧、沙化、退化等問題,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與養羊業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矛盾。實施養殖園區、小區養羊,能夠正確處理生態環境建設與養羊業發展的關系,解決養羊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之間的矛盾。能夠充分利用農村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裕,廢舊房屋較多等優勢,為農民增收開辟新的途徑。由于舍飼養羊能夠避免自由放牧受季節變化草地的榮枯盛衰而出現的“夏飽、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現象,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實施養殖園區、小區養羊是正確處理生態環境建設與養羊業發展的關系,是實現生態環境建設、養羊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協調發展的最佳載體。當前農村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的以種植業為主的單一結構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形勢。
種植業已從過去的糧食作物一元結構開始向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轉變,農村的產業也從過去的單一的種植業開始向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協調發展的產業化方向發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為養殖園區、小區養羊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農村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對于實現土地、勞動力、飼草料資源、廢舊場房和房屋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實施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可加快現代養羊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如高產優質飼料作物種植技術、飼草料加工技術、良種羊生產技術、肉羊育肥技術、羔羊培育技術、雜交改良技術、高頻快繁技術、防疫衛生消毒技術、圈舍建設技術等,都可應用于舍飼養羊生產,使養羊生產的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效益進一步增加。
2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是推進現代養羊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幾十年來,為了保護退耕還林成果,保護生態環境,各地相繼出臺了封山禁牧、舍飼養羊的政策,鼓勵農民發展舍飼養羊。就山西省來說,退耕還林已在全省107個縣展開,發展舍飼養羊已成為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養羊業一直是山西省的傳統產業,也是廣大農民,特別是廣大貧困地區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但隨著生態環境建設的加快和封山禁牧政策的實施,農民能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特別是退耕還林(草)項目實施區,有的甚至整個村的農民都沒有土地。農民既無地種,又不能放牧養羊,使農民增收面臨新的困難。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既符合國家政策,又有利于農民增收。近年來,山西省許多地方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都把草食畜和飼料作物作為農村產業結構和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大力推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山西省神池縣,通過退耕還林種草,綜合利用秸稈,大力發展舍飼養羊,使農村的經濟結構更加合理,效益更加顯著。
在近幾年連續干旱,農業受災嚴重的情況下,保證了農民收入穩步增加,廣大農民把舍飼養羊稱為避災產業。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能夠使農林牧結構更加合理,種養業協調發展,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我國的養羊業一直是以傳統的放牧方式進行生產,生產的畜產品因受天然草地牧草四季榮枯變化的影響,生產很不穩定,只是靠增加羊的存欄數來增加畜產品產量,不僅羊的個體生產性能差,產肉量少,畜產品質量低,經濟效益低,而且造成天然草地的超載放牧、沙化、退化,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不僅能按羊的生理生產特點進行科學管理,實現養羊業的集約化經營,專業化生產,而且有利于各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養羊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益,使養羊生產從追求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傳統的粗放經營向現代化集約經營轉變。
3推進養殖園區、小區養羊是建設現代養羊業的方向
3.1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必須根據本地區養羊業發展情況,市場需求狀況、生產技術水平、資金投入情況、飼草飼料資源等特點確定養羊生產的方向。養羊生產方向一般包括肉羊生產、奶山羊生產、毛用羊生產、絨山羊生產等,但不管從事哪一種生產方式都包括種羊生產、繁殖母羊生產和育肥羊生產這種類型。因此,在發展養羊時既要考慮生產的方向,又要明確生產類型。一般來說,資金實力雄厚、技術水平較高的集體單位和民營企業,無論采取哪一種養羊生產,哪一種生產類型都可以搞;一般農戶適宜飼養母羊進行繁殖母羊生產或肉羊育肥生產。但在確定具體生產方向和類型時,都要符合當地養羊業發展規劃和生產方向,以便利用形成的規模和已有的產區優勢和市場優勢。
3.2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必須選擇良種羊飼養
由于養殖園區、小區養羊需要進行圈舍建設,購置飼料和飼草加工設備,有的甚至需雇用專門的飼養人員,一般比傳統的放牧生產投入大。因此,飼養的品種如何就成為養羊能否產生效益的關鍵。因為羊的品種不僅決定生產方向,而且決定羊的生產性能、產品品質和生產的經濟效益。究竟飼養什么品種,這是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在品種的選擇上養殖戶既要考慮母羊,又要考慮公羊,不管如何選擇,只要遵循舍飼養羊高繁(繁殖力高、一胎多羔)、高產(生長發育快,產肉、產奶、產絨性能好)、優質(產品品質好)、高效(產品價格高、經濟效益好)的原則,才是養殖園區、小區飼養成功與否的關鍵。
3.3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必須建立優質飼草料基地
種植優質牧草建立優質飼草料基地,是養羊的基礎。只有牧草數量充足、品質優良、營養全面,才能實現養羊高繁、高產、優質、高效生產的目標。自然放牧時,由于羊可以在天然草地任意采食各種牧草,而且有半年的時間是采食青草,所以采食的牧草能夠滿足羊的生產需求。舍飼養羊后,由于飼草單一,而且缺乏青草,加之補飼精料少,營養不全,羊的體況下降,經常出現許多營養性疾病,使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因此,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必須種植優質飼草,保證飼養的羊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較多的青草和質量較高的干草。
3.4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必須建設標準化生產設施
生產設施建設特別是規模養羊圈舍等設施建設要設計科學、布局合理,符合羊的生理和生產需求。一是設計要科學。一些地方新修建羊舍沒有按羊的類型和生產需要建設,公羊、母羊、成年羊、羔羊圈舍標準一樣,育肥舍、產羔舍沒有區別,使用材料造價過高。二是總體布局要合理。羊場內部羊舍、運動場、青貯氨化窖、草棚、庫房、飼養人員宿舍、辦公場所等總體布局要合理,如青貯氨化窖建在羊場死角給拉運秸稈帶來不便,生產區、生活區、辦公區要分開,便于防疫。
3.5發展養殖園區、小區養羊必須應用現代生產技術
在舍飼養羊生產中,必須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養羊生產的科技含量,確保養羊生產效益的提高。如雜交改良技術;人工授精技術;飼料作物種植技術;秸稈青貯技術;繁殖母羊飼養管理技術;羔羊培育技術;肉羊育肥技術;高頻繁殖技術;全混合日糧、配合飼料應用技術;疫病防治、衛生消毒技術;圈舍建設技術;種公羊飼養管理技術;胚胎移植技術。如果這些實用高效的生產技術能在生產中得到較好的應用,一定會收到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作者:董潤蘭 徐苗 單位:山西省牧草工作站 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