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象與方法
1.1考試方法
在學期末進行了課程期末考試,本次試卷共有五類題型,47個小題,滿分100分。包括有:名詞解釋(5題,10分),填空題(12題,30個空,共30分),選擇題(單選25題,多選5題,共30分),問答題(4題,共20分),填圖題(2題,10個空,共10分)。試卷出題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的內容占75%,熟悉的內容占20%和了解的內容占5%的比例出題,根據各篇所占學時數的比例進行題量和分值分配。閱卷根據之前制定的評分標準和參考答案進行評閱。
1.2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平均分、單個題型得分進行t檢驗,高分人數、不及格人數采用卡方檢驗,了解有無顯著差異。將每個學生的每種題型得分輸入電腦,計算總成績,用Excel2000和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進行成績正態分布檢驗,計算標準差、及格率、得分率[1]。
2結果
2.1一般情況試卷總分100分,卓越班學生的平均得分為72.90分,標準差15.12分,80分以上高分人數13人,60分以下不及格人數為5人。
2.2成績正態分布檢驗用SPSS16.0軟件對考試成績進行正態分布檢驗,結果:Z=1,P=0.6132,Z>P,說明成績呈正態分布。
2.3得分率統計。將每個題型的得分,分別除以該題型的總分,即可計算得分率,得分率較高的是名詞解釋、單選題和填空題,得分率較低的為多選題、問答題和填圖題。
2.4和其他班級對比。本學期卓越班和麻醉醫學專業、影像醫學專業2012級學生授課進度及試卷完全一致,在兩個專業中分別選取1個班級進行平均分、單個題型得分、高分(80分以上)、不及格(60分以下)人數對比,所得結果見表2和表3,其中卓越班平均分最高,和其他班級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高分人數最多,與其他班級相比,占班級比例有顯著性差異;不及格人數與麻醉3班相同,仍有5人,占比例13.33%,低于影像5班。和其他專業班級單個題型得分進行對比,卓越班名詞解釋、單選題、填空題無明顯差異,多選題、問答題得分明顯高于其他班級。填圖題明顯高于麻醉3班,與影像5班無顯著性差異。
3討論
3.1考試情況分析
考試結果中,卓越班試卷平均72.90分,80分以上13人,占43.33%;5人不及格,占13.33%,分數呈正態分布,成績有效可靠,可作為衡量卓越班學習情況的依據。卓越班單個題型得分中,名詞解釋、單選題、填空題無明顯差異,這可表明卓越班和另外兩班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小;多選題、問答題、填圖題得分率明顯高于其他班級,表明在強調綜合性、理解性,對學生個人能力要求較高的題目上,卓越班明顯優于其他專業班級。由此看出,卓越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獨立思考能力是較為突出的。卓越班是通過選拔入學成績較好的同學組成,從本次人體系統解剖學考試來看,卓越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體現,如平均分高于其他班級,高分人數(85分以上)明顯多于其他專業班級,但較高的理論考試不及格率也值得我們反思。
3.2卓越班教學的思考
從學生來看,步入大學課堂,教學方式與周圍環境的改變均需要學生快速角色轉變以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而很多學生進入大學易放松自己,未能及時調整。其次,卓越班屬于“尖子生”群體,自身壓力過大,可能反而造成學習效率降低。從教學上來看,人體系統解剖學課程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正常人體的形態結構,并在學習中注意培養科學思維和獨立工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學風和品德。這就要求教師在多方面加以改進。在教學上細化理論教學內容,本學期也利用了小班授課的優勢,側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獨立思考能力的促進,學生主動提前預習,在課前發現并提出問題;課后教師再提出新問題進行引申,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在考核方式上,也結合試卷成績、平時成績、實驗成績,綜合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
在卓越班授課中,除了側重學生理論知識、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外,在教學中還要不斷融入人文素質教育,在專業知識中去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要讓這些“尖子生”戒驕戒躁,逐步引導學生建立懸壺濟世的醫德理念、施藥濟貧的醫德情操、救死扶傷的醫德精神、滿腔熱情的醫療態度及精益求精的醫術追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腳踏實地學好每一門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一名卓越醫生。針對考試成績的兩極分化現象,在分析出其中原因后,可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必要時可進行心理干預。除了教師、輔導員之外,因學生學習生活均在一起,也可在學生中結對幫扶,先進帶動后進,共同邁向卓越。如在干預疏導后,確實難以提高的,可引入優勝劣汰機制,轉入普通班,接受傳統教學模式,其他班級中擇優補缺。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需要逐步優化培養方案,改革培養模式與機制,以期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在此過程中,每一步的優化與改進都具有借鑒意義,在今后的教學中可惠及更多的同學,最終全面提高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
作者:繆化春 李懷斌 單位:皖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