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機械設計論文
1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機械設計就業視角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能力培養羅蓉(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211院校就業率約為90%,全國就業率約為85%,就業率較高。而重慶郵電大學2007年第一屆招生58人,畢業時一次升學就業率達到100%。在良好的就業率情況下,就業后薪酬情況卻不理想。本專業就業工資水平存在著高低不齊現象,普遍情況并不高。據統計,70%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畢業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3%。就業時,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就業的基本保障,而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專業實踐創新能力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尤為受到用人單位青睞。如何在就業中脫穎而出,如何獲得更優厚的薪酬待遇,是學生的疑問,也是培養的難題。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專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提升空間。
2綜合能力培養
對綜合能力的培養,需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充分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支撐,廣泛的學科前沿為引導,深入的科研科技活動為促進,綜合進行培養。
2.1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
優秀的能力必須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為保證。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注重專業核心課程的強化和體系化。如機械制圖/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與互換性原理、液壓與氣動等。作為以控制學科為背景,偏機電方向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交叉學科基礎知識同樣不可忽視。如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控制工程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含微機原理)、電機與拖動、數控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可編程控制技術及應用、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等課程的學習。其中,現代設計工具、應用軟件的培養可以突出和強化。如二維設計軟件AutoCAD的學習、掌握和熟練應用,三維設計軟件如SolidWorks、Pro/E、UG、CATIA的入門學習和應用,既可以讓學生掌握設計工具,又可以在就業時有特別的“一技之長”,占據優勢。現代設計方法和技術是學生必備專業知識和技能之一,可以形成學生就業時的有效競爭力。
2.2實踐能力培養
在就業視角下,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各類實驗實訓課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整合資源,分析需求,細化任務,提出方案并動手解決的能力。實驗實訓環節包括基礎的實驗、實習和上機等。如機械類專業的認識實習、金工實習、電裝實習、各類專題實驗、集中上機等,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各類課程設計、綜合設計和畢業設計能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和創新性工作等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如假期社會實踐、下鄉活動等,培養學生組織、管理、協調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2.3學科前沿引導
學科前沿知識引導通過課程開設和特別引導兩個方面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認同感。前沿課程開設包括智能機械方向知識,如機器人技術及應用、精密機械與儀表、光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汽車電子等。智能制造方向知識,如智能制造系統概論、網絡制造、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現代集成制造系統等。特別引導從班導師引導、專家學者講座、高年級幫扶帶動等方面著手。班導師作為專業指導老師,負責學生專業思想教育、課程選擇指導、科研訓練輔導、就業方向引導。班導師吸納學生參加自己的科研工作,能更直接培養學生對專業前沿知識的掌握和參與,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就業能力。高校營造的是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開放的學術氛圍,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術或科技講座,能更有效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其創新思維。高年級的切身體驗和感受對于低年級有良好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2.4科研科技活動促進
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研科技活動和競賽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如各類科技競賽、科研項目、大學生創新與創業能讓學生創新性地發現、評估和選擇完成工程任務所需的方法和技術,確定解決方案,形成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產品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能力。
3結語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人才培養的工作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出企業渴求的真正人才。就業視角下,專業特色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是多方面的。機械類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學生就業能力的基礎,實踐能力是強化,專業興趣和前沿性是發展,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核心。這些方面共同作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作者:羅蓉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